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端午节振鹏“明天不准停工。”这是端午节

信息发布者:香草
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端午节
振鹏
  “明天不准停工。”
  这是端午节的前一天。在下午将要放工的时候,C厂一间机器隆隆的屋子外面,庄严的写字间的对面墙上——叫工人抬头发抖的布告处,张贴了这样一张新的布告。
  悲鸣的汽笛第三次拉放之后,这些流血冒汗的动物(从他们的生活状况上着想,根本就不能说是“人”)都陆续从花絮飞舞、浊气蒸发的车间(工人工作的地方)里面没精打采,很狼狈地走出。出了车间,首先呈现在他们眼前的,就是厂主方新贴的赫赫布告,在“不准停工”的字样之前,放工的伴侣们都不知不觉地呆立着,一些教育权在先天就被褫夺了的工人,张望了一会儿不觉就一致发出懒人“又是什么”的疑问,少数略微认得几个字的看后,即垂头丧气地发出了微微的叹息,从幽怨不平的叹息声中,可以听出“明天——不准停——工”的断句。去看亲友、打牌、玩耍、休息的幻想和计划,都在这“明天——不准停——工”的断续声中化为轻烟——飘渺了而不可触摸了。
  “呜——”早晨第一次的汽笛响了,提了饭篮,拿了衣包,一个个工人依然照例陆续走进那数千劳动者的总压榨机关内去拼滴血汗。花絮依旧飞舞着,浊气依旧蒸发着,机器依旧转动着……这正是“不准停”的“明天”——旧历端午节。
  又是汽笛一声,上午十二时放工的信号悲鸣了。
  车间里的机器,不停地转动,花絮不停地飞舞,工人们在车轮转动花絮飞舞中,各自拿了饭篮,在机器旁的气管中吸取那黄色的带有强性锈质的蒸汽水,将饭泡热,用他们的午餐。花絮不时地落入碗内,随之就进了他们的口腔;纱头不时地断脱;饭碗便时常离开手而去从事工作。——这是每日的经常情形;不过在今天,车间似乎是处在一种异样的哀怨、悲愤、沉闷、凄惨的气氛里。
  沉默着……只有机器转动声……
  一张字数较多的公告,又出现在黑色的魔鬼似的牌子上了:
  “王阿三、张小毛、李定国、胡小妹、余国香、朱长富、卫炳生、刘阿桂、张翠芝等九人,不服命令,擅自停工,着即开除,以警将来,此布。”
  第三次汽笛呜咽了,工人们机械似的又走出车间,拥挤到黑牌子旁边张望。
  只有“唉……唉……”“王阿三、张小毛……开除了“开除了九个”的低微叹息声,在死的沉默中颤动着……
  一切依然继续着——飞絮的白花,出门时严密的搜索,疲乏躯体的挣扎……(有删改)
1.写出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1)厂主方新贴的赫赫布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飘渺了而不可触摸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多次描写工厂汽笛,这些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几次出现工人去看“布告”,关于“布告”在文中也有不同的说法,请找出一两处,试分析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以“端午节”为题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指显著盛大的样子。这里指显眼、令人惊讶的布告突然出现在眼前。
  (2)隐隐约约,若有若无,这里指端午节放假的想法已经被彻底打碎。
2.一是显示时间的推移,二是运用拟人的修辞,以汽笛的悲鸣、呜咽,渲染环境气氛,进而映衬纺织工人像牲畜般的悲惨生活。
3.“布告”在文中有不同的说法,如“叫工人抬头发抖的布告处”“黑色的魔鬼似的牌子”,从这些语言中可以看出,“布告”经常给人带来坏消息,不是加班,就是开除工人,从某种程度上说,“布告”也可以看做贪婪残酷的资本家的象征。
4.本文描写了纺织工人端午节前一天下午和端午节这天的主要生活、劳动过程,展现了旧中国纺织工人凄凉惨淡的生活情景。表现了作者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吃人的罪恶的批判和对资本家工厂里工人悲惨境遇的深深同情。(意对即可)

本页答案点评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