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自主预习】
自主学习
1.dī hāo xìng jìn lüè zhú
2.蝼 芳 荔 悴 蓬 寞
3.根据意思写词语。
(1)憔悴 (2)彻骨
(3)蓬勃 (4)寂寞
4.初读课文。
(1)沦陷 解放 对比
(2)前半部分是消极的、冷色调的,后半部分是积极的、暖色调的。
【课堂合作探究】
文本探究
1.诗中描写的形象有“残损的手掌”“广大的土地”“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等。
2.这首诗以“我”用“无形的手掌”抚摸祖国地图时的联想为线索。“无形的手掌”指的是诗人的思绪、联想、心理和情感,而“抚摸”则是思绪和联想的展开,心理和情感的流动。
3.沦陷区“这一角”;解放区”那辽远的一角”。
4.沦陷区:灰烬、血和泥、微凉、冷到彻骨、水夹泥沙、蓬蒿、寂寞、憔悴、苦水、阴暗。解放区:温暖、明朗、坚固、蓬勃生春、太阳、春、苏生、永恒。效果:前后对比手法的运用,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这首诗表现出作者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盼望。
5.综合运用。
(1)视觉与嗅觉的结合,写出了家乡的美丽迷人,充溢在字里行间的是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2)诗人以“太阳”和“春”比喻解放区的欣欣向荣与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解放区的真挚情感,坚信解放区能给中国大地带来光明和苏生,由此可以看出,诗人对祖国的未来寄予了热切的希望。
(3)“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两个比喻,是用水深火热的沦陷区反衬解放区——那里是将要实现民族复兴、诞生“永恒的中国”的地方。
(4)“运在”“贴在”两个词语,诗人直抒胸臆,坚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必胜,解放区是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
归纳总结
对比 热切期盼
【课后巩固提升】
1.C解析:A项,“堤”应读dī;B项,“掠”应读lüè;D项,“蒿”应读hāo。
2.(1)C (2)B
3.C解析:A项中的“肆虐”是贬义词,“结果”是中性词,“蓬勃”是褒义词;B项中的“明朗”走褒义词,其他两个词语都是贬义词;D项中的前两个词语是褒义词,后一个词语是贬义词;C项中的三个词语全是褒义词。
4.划分节奏。
(1)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2)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5.综合运用。
(1)光辉的历程
(2)示例:
通知
为纪念祖国的生日,校学生会决定于9月30日下午3点在学校礼堂举办诗歌朗诵会,请全体同学准时参加。
学生会
即日
(3)发自肺腑颂祖国 健康幸福度华年
(4)王校长您好!我们学生会要举办一次庆祝祖国生日的诗歌朗诵会,届时请您在百忙中抽时间参加。谢谢!
6.描写了春天来临时,家乡繁花似锦、春意盎然的美好景色。它与破碎的山河、满地的蓬蒿等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日本侵华战争的罪恶。
7.“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8.分析:
(示例1)“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以情侣关系与母子关系的比喻,把诗人对“那辽远的一角”的温柔感情抒发得细致动人 |
本页答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