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前,我到镇里上高中,每个星期骑自行车来回。每个星期六下午,我总会在马路上遇上同学林。他是徒步的,因为他买不起自行车。 我和他顺路,久而久之,我便成了他的义务接送员。他总是会在那个路段等着我。 许多时候,我想在学校里多呆一会儿,但一想到他可能在路口等着我,我就急急地骑上车去载他。 这样过了一年,他的家境似乎有所好转,他也买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而且是上海产的“永久”牌。我想我们会成为最好的朋友,但事实并非如此。自从他有了那辆“永久”牌的自行车,他就开始嘲笑我那28的“海狮”牌自行车是如何的难看,他的神情常常是鄙夷的。 那个时候我对他极是讨厌,认为“忘恩负义”这个词说的就是他了。但现在来思考同学林的变化,我却不这样认为。也许我的帮助对他造成了某种伤害,他把我每周载他回家,看做是我对他的一种施舍。我帮了他,却没有帮助他的心灵。 这事对我的刺激很大,现在让我帮助一个人,我总是十分忐忑不安,不知这样助人会不会伤害对方的自尊。 还有一位朋友说了这样—件事。十年前,有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一直找不到工作。每天吃住在他那里。大学生的自尊心极强,不好意思每天到朋友那儿吃饭。每天总是挨到晚上八九点才到朋友的宿舍里来。朋友问他晚饭吃了吗,他总是说吃了。朋友当时也不在意。但有一次朋友半夜里起床上厕所,发现大学生人不在了,到了厕所,发现他的嘴巴对着水龙头在灌水。朋友看到这一幕,一切都明白了,他拉住大学生的手,大声说:“你如果还把我当成朋友,就不要骗我。” 朋友回到屋里,煮了一大碗面给他。朋友说当时是看着他流着泪吃完的。 但奇怪的是,大学生现在有一家小公司,有车,有房,却成了朋友关系最疏远的人。许多人为朋友抱不平,但朋友说: “也许,当年我有做得不对的地方。” 我就为那句话感叹不已。许多时候,我们总是义无反顾地帮助别人,但从来不会考虑帮助他人的方式方法,对方能不能接受。我们不能以他人良心的泯灭来解释自己的困惑,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帮助绝不是简单的物与物之间的给予,它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对一个灵魂无限尊重基础上的见好就收。
1、请简要概括文章所记叙的两件事。 2、最能揭示文章主题的句子是: 3、“我”帮助了“林”,“林”为什么嘲笑我?朋友帮助了大学生,为什么关系却最疏远? 4、文章谈的主题是“帮助”,为什么用“有一种伤害”作题目呢? 5、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文末所说的“见好就收”呢?
《有一种伤害》答案: 1、我帮林后遭嘲笑。朋友帮大学生,关系却最疏远。 2、帮助绝不是简单的物与物之间的给予,它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对一个灵魂无限尊重基础上的见好就收。 3、因为帮助,可能伤害了他们的自尊。 4、“有一种伤害”指出了帮助不当的后果,它很醒目地提醒着人们,注意帮助的方式和方法。 5、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伤害别人的自尊。 |
本页答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