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字指导
看
|
查字典
|
音序
|
K
|
读音
|
kàn
|
部首
|
目
|
笔画
|
四画
|
字义
|
①使视线接触人或物 ②照料 ③访问
|
组词
|
①看见、看书 ②照看 ③看望
|
成语
|
走马看花
|
| | | | | | | | | | | 体现统治阶级的一致,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受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 | | | |
二.生词指导
叼【diāo】
词义:用嘴夹住(物体一部分)。 例句:黄鼠狼叼走一只小鸡。 渐渐【jiàn jiàn】
词义:表示程度逐步加深。 例句:夜色渐渐深了,路上的行人也少了。 终于【zhōng yú】
词义:最后,末了。 例句:经过顽强拼搏,中国女排终于又一次赢得了世界冠军。
近义词
反义词
三.课文指导
段落分析
全文共2个自然段,可分为两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乌鸦想喝瓶子里的水,却喝不着。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乌鸦想办法喝到了瓶子里的水。
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讲的是乌鸦想办法喝到了瓶子里的水的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时要像这只乌鸦一样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样才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写作特点
这篇文章新颖别致,描写乌鸦时,把科学的解释和艺术性的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读起来令人一目了然,清新而富有趣味和哲理。 1.巧妙地运用拟人化写法,作者记事而写乌鸦的灵性,用拟人化手法把动物的心理、神态刻画得栩栩如生。赋予乌鸦以人的思想、情感,采用了乌鸦先遇到苦难,然后动脑想办法,最后在探索中解决了问题的结构逻辑,这种写法给人以悬念,又让人觉得自然生动,富有情趣。文章叙事述理,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2.将写实与写意相结合,互相映衬。乌鸦叼石子放进瓶子,使水升高的举动,让人感悟“困难面前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定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这一深刻的道理。从而加深了主题,使乌鸦的形象更鲜明,更令人喜爱。使得文章既有生活情趣,又有教育意义。
篇章理解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看见一个瓶子,里面有半瓶水,可是,瓶口小,乌鸦喝不着。怎么办呢? 生动地再现了乌鸦四处找水的情景。朗读时抓住“可是”一词体会乌鸦心情的变化:发现水的惊喜——喝不着水的着急。“怎么办呢”——仿佛乌鸦思考时的自言自语,朗读本句时要想象乌鸦思考时的样子,进一步体会乌鸦的着急。
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终于想出办法来了。它叼起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 乌鸦能利用身边的环境联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可见这是一只聪明的乌鸦。“终于”一词让我们想象出乌鸦思考了很长时间,动了不少脑筋,从而体会到乌鸦“想出办法”的兴奋。接着乌鸦叼石子放进瓶子,使水升高的画面。朗读时要抓住“叼”“放”并结合插图想象乌鸦叼石子的情景,体会出乌鸦内心的喜悦。最后,乌鸦喝到水了,这是故事的结果,乌鸦凭借自己的智慧,战胜了困难。
四.课文延伸
乌鸦:是雀形目鸦科数种黑色鸟类的俗称。为雀形目鸟类中个体最大的,体长400~490毫米;羽毛大多黑色或黑白两色,黑羽具紫蓝色金属光泽;翅远长于尾;嘴、腿及脚纯黑色。乌鸦共36种,分布几乎遍及全球。中国有7种,大多为留鸟。 在树林里,一个设陷阱的猎人看到一只乌鸦翻转身体,躺在雪地上,脚爪朝天一动不动,它身边是一只死去的海狸的尸体;在悬崖上,一个生物学家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试图接近一个乌鸦巢,一对乌鸦夫妇站在悬崖顶端,用嘴将小块的碎石往下拱;在遥远的乡村小屋,一只乌鸦不正常地呱呱大叫,它旁边是木屋的主人,此人被叫声警觉后发现附近有一只掩藏许久的美洲虎,正准备向自己扑来。 以上3个人都以为自己很清楚乌鸦的意图,在树林里下陷阱的人认为,他看到的那只乌鸦正在装死,别的乌鸦一旦来到会以为它吃了中毒的海狸尸体也中毒身亡,忌惮地离开,这样自己就能独享海狸尸体;在悬崖上的生物学家认为那对乌鸦夫妇用碎石攻击自己,保护鸟巢;那遥远木屋的主人认为乌鸦发现了躲藏的、居心叵测的美洲虎,因此大声叫警告他。 这些假设对于一般人来说似乎很合理,但是如果是长期研究乌鸦的生物学家,就未必会接受这些表面上合理的说法,或者能提出更专业的解释。在所有鸟类中,由于具有出色的智商,乌鸦是最喜欢“游戏”的鸟类,它们经常会反身躺在地上,脚爪朝天,这样做仅仅是为了娱乐自己而已。在自己的鸟巢可能被袭击的时候,它们会在自己站的地方用嘴狠啄,但是这样做不是警告或者威胁袭击者,只是表示愤怒而以。乌鸦经常会以叫声引导大型哺乳动物去袭击那些它们自己无法战胜的猎物,这样自己也能分一杯羹,因此那只呱呱大叫的乌鸦很有可能是在提醒美洲虎猎物的存在,而非对人类存有保护之心。
|
本页答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