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正之,他看书看得(持 特)别快,一目十行,囫(hú)囵(lún)吞枣。他读过的书一本又一本,花(废 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是没留下什么印(象 像)。这使他十分苦(恼 脑),疑心自己是不是记忆力不好。
有一次他向著名学者朱熹(xī)请教,朱熹询问了他的读书过程后,给了他一番忠告:“以后读书不要只图快,哪怕一句话,也要重复多遍,这样要比一味往前赶效果好。读书一定要用脑想,用心记。”
听了朱熹的忠告,陈正之这才明白,他读书记不住,不是因为记性不好,而是读书的目的不明确,方法不对头。他把读书多当成目的,忽视了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匆忙草率(shuài)地读书,既不能消化书中的内容,又不能有重点地进行记忆。因此,读书的效果很差。
陈正之接受了朱熹的忠告。他每读完一本书,就想想这本书讲了什么人,有几个主要问题,并且留心把重要的内容记住。经过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
1.把短文第一自然段中括号内不恰当的字用“\”画去。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囫囵吞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草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积月累:
3.仿一仿,写句子。
经过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看短文中介绍的读书方法,再想想自己的读书方法,你觉得自己的读书方法有什么不足之处?你认为应该怎样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划去:持 废 像 脑
2.(1)把整个枣儿都吞下去,文中形容读书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2)(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3)长时间地积累。
3.努力学习 我 取得了好成绩
4.“略”。 |
本页答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