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评课稿
信息发布者:香草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一篇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文章,听完罗老师的课,也不禁让人荡气回肠。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罗老师在教学设计上思路清晰,抓住重点,主次分明,牢牢地把握住了文本的关健性内容和关健性词句进行展开,设计得非常有特色。在教学中,罗老师引导学生紧紧把握主要内容联系,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建设者们身上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在脑海中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此外,关注学情,适时补充资料,突破难点,推进学生弄清了建设者们是如何克服复杂冰冻土层、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这些困难的,并从中受到感染,让学生对西部,对青藏铁路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激起对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吃苦奉献精神的歌颂。
罗老师的课,充满激情,大气磅礴。教学中这一部分尤为出彩:如今,青藏铁路早已于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看图片),铁路的开通给西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歌手韩红就曾唱过这样一首歌,歌名叫《天路》,看歌词,你觉得这还是一条什么路?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这是一条黄金路。我在报纸上了解到,青海省西宁市决心使青藏铁路成为一条‘世界上最著名的高原黄金旅游线路’,促进青藏经济的发展。有的说:“这条路真的是离青天最近的一条路,工程的艰巨比登天还难,却在建设者的手中建成了。所以说,这是一条‘天路’。”……孩子们给青藏铁路取的名字真好,既赞颂了西部的建设者们,也体现了这条路伟大的战略意义。不过,这里,如果让学生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名字,写在课本上,那就更完美了。
整节课下来,很好地体现了教师手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设计教案立足于学生“学”,走进课堂发动学生“学”,打开课本组织学生“学”,遇到障碍指导学生“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罗老师在课堂上抓住课文主线,进行学生思维、语言的训练。整堂课紧紧抓住了“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它既是西藏自治区人民的美好心愿,也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一个重要的决定,这更是修建青藏铁路工人在困难面前所显现出来的决心。工人们在那修筑铁路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是现实存在的,但它在罗老师对这句话的朗读和引导中似乎都变得那么的渺小了,学生也从中感受到了修筑工人的决心和毅力,此时学生的心在动,情在涌,他们此时的心情应该是激动的,他们的心里充满了对工人们的敬佩。在教学过程中,罗老师非常重视语言,强化实践,重点进行了写作方法的指导。“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既是文题,又在文中一叹三咏,既是筑路大军的誓词,又是作者的行文线索,更是作者抒发情感的句子。教学中,罗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这样的问题很好地就将阅读教学迁移到习作教学,让孩子们很好地领悟了反复、一叹三咏的写作方法。
这虽然是一篇略读课文,但罗老师却上得非常扎实。课堂脉络清晰,适时适当地补充课外材料,使孩子们学得既充实又轻松。罗老师先从谈话青藏铁路着手,让孩子们对青藏铁路的建造背景,建造过程和建造意义有了初步地了解。然后让孩子们具体感受修筑铁路的困难。抓住重点词句,由点及面,适时补充课外资料,孩子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难”。并且告诉孩子们这样地写法是“侧面描写”。然后再让孩子们学习工人们是如何战胜这些困难的。孩子们就学得很好。因为了解了困难地难,所以,工人的勇气、信念、行动,孩子们都带着近似敬仰的感情来学习。对于课文的难点就在这样的小步走中不知不觉地解决了。并且寓写法指导于无形中,孩子们学得轻松,老师教得快乐!最后让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给铁路命名,是给了孩子一个喷发情感的缺口。就让孩子们自由、尽情地抒情!
罗老师的这堂课,让我深切感受到筑路大军那坚定地意志和无私奉献的伟大,这份情的直达更是老师的用心。做个有心的教师,不容易,做个用心的教师,更不容易。只有我们不断学习与思考,当走过这些不容易,那种苦尽甘来的幸福才更是难求! |
|
本页答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