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教学设计
信息发布者:香草
陵水县中山小学 潘飞玉
一、教材分析
《登山》是人教版六年制第八册教材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通过人物的对话和行动的详细描写,突出了小路的危险;再用优美的语言展现了日出美景,借景抒情,表达了列宁和巴果茨基的喜悦之情;最后再走小路返回,并以列宁的话点明中心即“咱们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要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可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对话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让其思维在互动中交流,情感在感悟中升华。
二、学校与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中山小学)教学设备较齐全,具有设备齐全的多媒体教室。
我班学生共有68人,大多来自城市,基础较好,自主合作学习能力较强。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2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读中学习。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列宁自觉锻炼意志的品质,并能联系生活实际,与同学讨论、交流、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五、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读,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略读课文——14课《登山》。
(板书:登山)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谁登山?怎么登山?为什么登山?)
(以提问的方式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表白自己的想法,从而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加以鼓励,鼓励孩子们从中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去感知课文。)
2、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找出有关语句说一说。
(提出要求,有目的地读,让学生养成在读中思考的习惯。)
(三)细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1、默读课文,自主探究,学生与文本对话。
动笔读书:画出文中描写小路很危险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假如这条小路就在你的面前,你会怎样?画出描写列宁是怎样走小路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
(培养默读能力,边读边画边思考,养成良好的读书方式。)
2、学习小组交流后汇报,师生与文本对话。
选两组同学表演第一次走险路的经过,走进文本,用心感受。
(板书:窄、危险、深渊、背贴着、扭转头、慢慢移动,头昏目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通过学生的创造表演、亲近文本、走近文本,积累语言、内化语言、运用语言。)
假如你是列宁,你会怎么做?(指导品读)
(让学生用心感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赏读课文,品味体会。
1、指名读“日出美景”这一自然段。
2、结合课件,让学生边读边感受自然美景。
3、配乐诵读,品味体会。
假如你是他们俩,历艰险后,饱览这一美景,你的心情会怎样?(指导赏读)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出示课件,再伴以和谐的音乐,使孩子们仿佛走进了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中,从而真切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
(五)再读课文,体会思想。
1、返回时,列宁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这样做?
(板书:毅然决然)
2、回顾课文,谈谈你对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板书:锻炼意志)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朗读拓展,升华理解。
你知道列宁坚持锻炼意志,领导革命的事迹吗?(教师简介列宁在白色恐怖的条件下,坚持锻炼自己意志的事迹,增加感性认识。)
(丰富学生的读量,使学更好的理解文本)
(七)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小组的讨论。
联系实际谈体会,并说说在生活中(游泳、登山)怎样才能既锻炼意志又注意安全?
2、交流讨论结果,教师小结,齐读列宁的话。
3、课外拓展:收集有关锻炼意志的名言。
(注重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让学生学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悟,把学习语言和塑造人格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人文精神。)
教学自我评价
(1)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读中升华;
(3)学生表演,内化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4)“日出课件”形象地让学生感知文本,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当然,在实际组织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学生“写”的机会相对而言偏少;不能顾及全体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去改进、去创新。
附板书设计:
窄 危险 深渊 锻
登 背贴着 扭转头 慢慢移动 炼
山 头昏目眩 毅然决然 意
志
|
|
本页答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