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 所见说课稿
信息发布者:香草
《所见》说课
一、教材分析
古诗《所见》一年级下册第十三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诗,是清代诗人袁枚写的一首五言绝句,写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诗句内容简洁,语言通俗易懂,用词凝练,情景交融,动静结合,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这首诗抓住牧童动作、心里的变化描绘了两幅图,“牧童骑牛欢唱图”和“牧童捕蝉图”,以此来显现出儿童夏天的趣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所、牧、捕、蝉、闭”等生字,会写“诗、林、立”3个字。 能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所见》并能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课本插图,反复诵读来感悟古诗;
通过识字交流,学习识字方法;
通过质疑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孩子养成乐于诵读古诗的习惯,养成学习古诗的
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书写生字,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古诗的理解与养成学习古诗的兴趣。
四、教法学法:
1、直观教学法: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因此本课教学目标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诗意,通过图、文、声、动画等直观、能动的变化,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新颖的形式,精彩的画面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消除学生观察体验、抽象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障碍,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图文结合法:在教学中我图文对照,让图中的情境美和文中的语言美统一再现,使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有机结合。
3、质疑法:通过学生自我质疑,小组交流,这种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觉得自己仿佛身临其境。
4、以读代讲法,反复诵读:本诗语言朴实流畅,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熟读成诵,深入领会课文描写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
在导入时,我请小朋友们看图,说说自己从图中看到的,训练学生看图说完整的话。启发小朋友充分想象当时森林中的情景。然后通过听蝉鸣声,请小朋友想象牧童当时的心理活动等。这样在小朋友在真正学习古诗之前已经有的一定的心理基础,对后面的理解就比较容易。
2、初读古诗,随文识字
本课当中识字量比较少适合随文识字,板书《所见》即可学习“所”字,并进行扩词训练。其他四个字则可以学生找出诗人看到的事物以及干什么,老师便可以板书“牧童”“捕蝉”“闭口立”,板书时随机学习生字,并交流如何记住,探讨好方法。然后再回到课文中,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巩固识字。
3、再次诵读、解决疑难
(1)学生诵读古诗,圈出疑难点。
(2)小组内探讨疑难问题进行解决。
(3)小组内提出问题,全班课堂交流解决。教师相机点拨。
(4)再读古诗,感受牧童的活泼好动的性格。
4、反复诵读,背会古诗 采用多种方式的诵读,如个人自由练读,同桌互读,男女生赛读,限时背诵选出背诵小能手。
5、指导书写,进行展评出示要求会写的三个生字“诗、林、立”
(1)学生观察,说一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木字旁的书写,捺变成点)
(2)教师范写,生书空笔顺。
(3)学生描红,练写。
(4)投影,课堂展评,修改。
6、作业:背会《所见》
7、板书
|
|
本页答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