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通城学典课时作业本答案 2025年通城学典课时作业本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江苏专版 第4页解析答案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闻一多先生被毛泽东誉为“拍案而起”的斗士,他与梅兰芳 A.(异口同声 不谋而合)地“蓄髯明志”,发誓“抗战不胜,决不剃去”。但他不像梅先生,只有一道浅浅的唇须,而是下巴上有一大把浓密的长须,是个历经 cāng sāng 的长者、智慧内敛的学者形象。他大智大勇,B.(义不容辞 义无反顾),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中,他怒吼:“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果然,他“前脚跨出大门”,就遭暗杀,倒在 xuè pō 中。
(1)根据拼音写汉字。
cāng sāng(
沧桑
) xuè pō(
血泊
)
(2)为文段中 A、B 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A.
不谋而合
B.
义无反顾

(3)写出下面句子的主语。
果然,他“前脚跨出大门”,就遭暗杀。

答案:(1)沧桑 血泊 (2)A. 不谋而合 B. 义无反顾 (3)他
2. 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C
)
闻一多先生既是一位学者,也是伟大的民主战士。面对独裁统治,他
,向全国人民发出呼喊;民主战士李公朴被害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
,但他英勇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
地发表演讲;会后,他更是
,昂首走在游行队伍的前头。
A.义愤填膺
B.凶多吉少
C.锋芒毕露
D.视死如归
答案:2. C 解析:“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与语境不符。
3.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B
)
A.“望闻问切”是中医诊病的四种方法,即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B.排衙,旧时主官升座,僚属陈设仪仗,衙署依次参拜,分立两旁,称为“排衙”。
C.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诗集有《红烛》《死水》。
D.“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出自《论语·子罕》,是颜回赞颂老师孔子的话。
答案:3. B 解析:应该是“衙署陈设仪仗,僚属依次参拜”。
4. 说说“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一句的含义。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在文中指闻一多先生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爱国精神。

5.(教材课后习题变式)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选段中画线的句子。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四方竹纸本子上的密密麻麻的小楷比作群蚁排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闻一多先生写的字多而工整,表现出他一丝不苟的研究态度。

6. 选段写的是闻一多先生,却提到“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这是类比的手法,这样写不仅表明闻一多先生当时忘我钻研的情形与杜甫相似,从侧面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在学术上的成就之高,还表明闻一多先生和杜甫一样都具有忧国忧民的情怀。

答案:4.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在文中指闻一多先生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爱国精神。 5.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四方竹纸本子上的密密麻麻的小楷比作群蚁排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闻一多先生写的字多而工整,表现出他一丝不苟的研究态度。 6. 这是类比的手法,这样写不仅表明闻一多先生当时忘我钻研的情形与杜甫相似,从侧面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在学术上的成就之高,还表明闻一多先生和杜甫一样都具有忧国忧民的情怀。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