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水陆草木
B.予独爱莲
C.无丝竹
D.孔子云:何陋
BC
)A.水陆草木
之
花B.予独爱莲
之
出淤泥而不染C.无丝竹
之
乱耳D.孔子云:何陋
之
有答案:BC 解析:这两句中的“之”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2. 解释下列加点的多义词。
(1)远:①香
②可
(2)清:①濯
②香远益
(1)远:①香
远
益清(远闻
)②可
远
观而不可亵玩焉(从远处
)(2)清:①濯
清
涟而不妖(清澈
)②香远益
清
(清芬
)答案:(1)① 远闻 ② 从远处(2)① 清澈 ② 清芬
3.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炫耀自己的句子是“
(2)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卉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3)《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
(1)《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炫耀自己的句子是“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2)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卉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3)《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答案:(1)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2)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3)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是宋代著名的哲学家。
B.“铭”是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C.“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D.在我国,不同的植物往往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如“菊花”象征高洁,“莲花”象征隐逸,“牡丹”象征富贵。
D
)A.《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是宋代著名的哲学家。
B.“铭”是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C.“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D.在我国,不同的植物往往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如“菊花”象征高洁,“莲花”象征隐逸,“牡丹”象征富贵。
答案:D 解析:“‘菊花’象征高洁,‘莲花’象征隐逸”说法有误,应是“‘莲花’象征高洁,‘菊花’象征隐逸”。
5. (1)可爱者甚
(2)不
(3)香远
(4)可远观而不可
6.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______
(2)莲,花之君子者也。______
7. 下列对《爱莲说》第一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8. 《爱莲说》一文写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可现实生活中,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此你是怎样看的?______
蕃
(多
)(2)不
蔓
不枝(名词用作动词,横生藤蔓
)(3)香远
益
清(更加
)(4)可远观而不可
亵
玩焉(亲近而不庄重
)6.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______
我只喜爱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艳丽。
(2)莲,花之君子者也。______
莲,是花中的君子。
7. 下列对《爱莲说》第一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8. 《爱莲说》一文写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可现实生活中,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此你是怎样看的?______
示例:环境确实会对人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才会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正因如此,能在污浊的环境中保持高洁的品格才显得更加可贵。
答案:5.(1)多 (2)名词用作动词,横生藤蔓(3)更加 (4)亲近而不庄重 6.(1)我只喜爱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艳丽。 (2)莲,是花中的君子。 7. C 解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美名远扬,三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8. 示例:环境确实会对人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才会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正因如此,能在污浊的环境中保持高洁的品格才显得更加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