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通城学典课时作业本答案 2025年通城学典课时作业本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江苏专版 第80页解析答案
1. 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B.持/就火炀之
C.每一字/皆有数印
D.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答案:D 解析:应划分为“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2. 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同“
”,解释:
表示时间的界限

”同“
”,解释:
版印

答案:已 以 表示时间的界限 板 版 版印
3.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多义词。
(1)印:① 每字为一
(
字模
)
② 若止
三二本 (
印刷
)
(2)帖:① 则以纸
之 (
用标签标出
)
② 每韵为一
(
标签
)
(3)若:① 不
燔土 (
如,像
)
止印三二本 (
如果
)
(4)为:① 未
简易 (
算是
)
② 其印
予群从所得(
)
答案:(1)① 字模 ② 印刷 (2)① 用标签标出 ② 标签 (3)① 如,像 ② 如果 (4)① 算是 ② 被
4.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古义:
覆盖
;今义:
向外透,往上升

(2)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古义:
文中指松脂、蜡等的混合物
;今义:
药物

(3)庆历中,有布衣毕昇
古义:
平民
;今义:
布衣服

答案:(1)覆盖 向外透,往上升 (2)文中指松脂、蜡等的混合物 药物 (3)平民 布衣服
5. 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沈括的《梦溪笔谈》是一部笔记作品,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技成就。
B.布衣,平民。古代平民不能穿锦绣,故称“布衣”。
C.毕昇,北宋工匠、发明家。首创雕版印刷术。
D.五经,儒家的五部经典,即《诗》《书》《礼》《易》《春秋》。
答案:C 解析:应是“首创活字印刷术”。
6.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以 手 拂 之
/
其 印 自 落
/
殊 不 沾 污
7. 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
|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 释|
|有奇字素无备者|语境推断法|(1)
向来,一向
|
|持就火炀之|查阅词典法:① 接近,靠近;② 完成,达到;③ 即使。|(2)
(填序号)|
|瞬息可就|查阅词典法:① 接近,靠近;② 完成,达到;③ 即使。|(3)
(填序号)|
|用讫再火令药镕|词类活用法:饭疏食(名词活用作动词,吃)|(4)
用火烤
|
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先设置一块铁板,铁板上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覆盖住。

(2)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所有排在铁板上的)活字平得像磨刀石。

9. 小夏描绘了她心中的活板“活”在何处。请你结合原文内容,另外写出两条。
示例一:① 活板“活”在排版。因为“密布字印”,可随时排用。② 活板“活”在印刷。因为“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统筹用板,提高了效率。 示例二:① 活板“活”在字印数目。因为“每一字皆有数印”,以便一板当中某字多次出现时使用。② 活板“活”在字印储存。因为“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归类放置,便于取用。

答案:6. 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7.(1)向来,一向 (2)① (3)② (4)用火烤 8.(1)先设置一块铁板,铁板上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覆盖住。 (2)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所有排在铁板上的)活字平得像磨刀石。 9. 示例一:① 活板“活”在排版。因为“密布字印”,可随时排用。② 活板“活”在印刷。因为“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统筹用板,提高了效率。 示例二:① 活板“活”在字印数目。因为“每一字皆有数印”,以便一板当中某字多次出现时使用。② 活板“活”在字印储存。因为“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归类放置,便于取用。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