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通城学典课时作业本答案 2025年通城学典课时作业本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江苏专版 第87页解析答案
1.(2024·南通海安期末)古诗文名句默写。
山川有意,草木多情。“(1)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望岳》),这是杜甫发出的登顶誓言;“(2)
政入万山围子里
,一山放出一山拦”[《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这是杨万里走入深山,悟到的生活哲理;“不畏浮云遮望眼,(3)
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这是王安石高瞻远瞩,生发的人生感悟。“山重水复疑无路,(4)
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这是陆游在迷失后得到草木指引的惊喜;“杨花榆荚无才思,(5)
惟解漫天作雪飞
”(《晚春》),这是韩愈在暮春里对世人惜时进取的期许;“(6)
苔痕上阶绿
,(7)
草色入帘青
”(《陋室铭》),这是刘禹锡看到盎然青绿的放松;“(8)
落红不是无情物
,(9)
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其五)],这是龚自珍在还乡时借花表达继续忠贞报国的深情。
答案:(1)会当凌绝顶 (2)政入万山围子里 (3)自缘身在最高层 (4)柳暗花明又一村 (5)惟解漫天作雪飞 (6)苔痕上阶绿 (7)草色入帘青 (8)落红不是无情物 (9)化作春泥更护花
2.(2024·盐城东台期末)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
一年有四季,人生也有四季,如果我们的人生一直有山水相伴,必将妙不可言。春天,我们会跟随韩愈感知“草树知春不久归,(1)
百般红紫斗芳菲
”;夏天我们和周敦颐共赏“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
濯清涟而不妖
”;冬天,我们追随花木兰在“(3)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的天寒地冻中坚守。如果再有大诗人做向导,浏览自然风光定有不一样的感受。杜牧会带领我们领略夜晚秦淮河“(4)
烟笼寒水月笼沙
,
夜泊秦淮近酒家
”的朦胧凄迷;陆游会带领我们饱览山西村“(5)
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桃红柳绿的田园风光。同是登高望远,杜甫会以“(6)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激发我们的豪情壮志;王安石则会以“(7)
不畏浮云遮望眼
,
自缘身在最高层
”鼓励我们勇往直前。
答案:(1)百般红紫斗芳菲 (2)濯清涟而不妖 (3)朔气传金柝 (4)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5)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6)会当凌绝顶 (7)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公园里处处充满诗情画意。翠竹丛中放一古琴,吸引游客抚琴拍照,体验王维的“独坐幽篁里,(1)
弹琴复长啸
”;柳树下有汉服表演,吹笛赠柳,颇有李白“(2)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的意境;书斋中有一塑像,书生歪坐在棋盘前,充满“有约不来过夜半,(3)
闲敲棋子落灯花
”的“闲情”。花团锦簇的小广场题名“斗芳菲”,化用韩愈的“草树知春不久归,(4)
百般红紫斗芳菲
”;荷花池畔刻着周敦颐《爱莲说》中的名句“出淤泥而不染,(5)
濯清涟而不妖
”;幽深曲折的小径尽头是宽阔的运河,你会顿悟“山重水复疑无路,(6)
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哲理;河上船帆高挂,似乎正欲远航,让人想到王湾的名句“潮平两岸阔,(7)
风正一帆悬
”;登山远眺,四周景色尽收眼底,不由得让人想起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名句“(8)
不畏浮云遮望眼
,
自缘身在最高层
”。
答案:(1)弹琴复长啸 (2)此夜曲中闻折柳 (3)闲敲棋子落灯花 (4)百般红紫斗芳菲 (5)濯清涟而不妖 (6)柳暗花明又一村 (7)风正一帆悬 (8)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4.(2024·无锡梁溪区期末)读下面语段,补充名句。
花草植物,牵动着情思,寄托着灵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
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周敦颐用“莲”彰显不媚流俗的品格;“(2)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陋室铭》)的青绿,体现刘禹锡高雅的审美趣味;“杨花榆荚无才思,(3)
惟解漫天作雪飞
”(《晚春》),韩愈借杨花毫不保留地表达对晚春的赞美;“独坐幽篁里,(4)
弹琴复长啸
”(《竹里馆》)中的竹,是王维清辉月色下的温暖相伴;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的“(5)
落红不是无情物
,
化作春泥更护花
”两句,借花表达献身精神。陆游《游山西村》中“(6)
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两句,花儿绽放是绝处逢生后的喜悦。
答案:(1)濯清涟而不妖 (2)苔痕上阶绿 (3)惟解漫天作雪飞 (4)弹琴复长啸 (5)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6)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