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文章回忆了与父亲一起的阅读时光,请按要求补全下面的表格。(6 分)
|时间|与父亲同看一本书|
|刚入小学|父亲陪“我”读《三国演义》,
|
|与父亲分家过日子后|
15.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第⑦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 分)
16.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的形象特点。(4 分)
17. 阅读选文第⑨段及链接材料,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两部分文字中作者流露感情的相同点及不同点。(6 分)
[链接材料]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阿长与〈山海经〉》)
|时间|与父亲同看一本书|
|刚入小学|父亲陪“我”读《三国演义》,
和“我”一起看《渡江侦察记》
||
从学校出来后
|父亲和“我”一起看《柴油机》杂志||与父亲分家过日子后|
和父亲同看“我”新买的书
|15.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第⑦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 分)
“静立”“眼睛直视”等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有什么好书看吗”运用语言描写,写出父亲看到“我”书柜里的书后的情态,表现了父亲对看书的渴望和痴迷。
16.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的形象特点。(4 分)
① 心灵手巧,半工半农,身怀一门匠技,会修理柴油机;② 爱阅读,不论是在生产队辛苦劳动时,还是上了年纪后,一直坚持阅读;有“农民式”的文化艺术细胞,能通过阅读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③ 爱护孩子,以和“我”一起阅读的方式引导孩子,以特殊的方式维系父子间别样的感情;④ 善于教育孩子,引导年幼的“我”耐心读书。
17. 阅读选文第⑨段及链接材料,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两部分文字中作者流露感情的相同点及不同点。(6 分)
[链接材料]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阿长与〈山海经〉》)
相同点:这两部分文字都表达了作者对写作对象(父亲、长妈妈)的怀念之情。不同点:选文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父子共度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再也没有机会同父亲共看一本书的遗憾之情。链接材料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为自己所做一切的感激;不知长妈妈姓名、经历的愧疚;对长妈妈身世的同情;对长妈妈的美好祝福。
答案:14.(1)和“我”一起看《渡江侦察记》 (2)从学校出来后 (3)和父亲同看“我”新买的书 15. “静立”“眼睛直视”等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有什么好书看吗”运用语言描写,写出父亲看到“我”书柜里的书后的情态,表现了父亲对看书的渴望和痴迷。 16. ① 心灵手巧,半工半农,身怀一门匠技,会修理柴油机;② 爱阅读,不论是在生产队辛苦劳动时,还是上了年纪后,一直坚持阅读;有“农民式”的文化艺术细胞,能通过阅读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③ 爱护孩子,以和“我”一起阅读的方式引导孩子,以特殊的方式维系父子间别样的感情;④ 善于教育孩子,引导年幼的“我”耐心读书。 17. 相同点:这两部分文字都表达了作者对写作对象(父亲、长妈妈)的怀念之情。不同点:选文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父子共度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再也没有机会同父亲共看一本书的遗憾之情。链接材料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为自己所做一切的感激;不知长妈妈姓名、经历的愧疚;对长妈妈身世的同情;对长妈妈的美好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