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
秒
,符号是s
.比“秒”大的时间单位有“时(h)”“分(min)”,比“秒”小的时间单位有“毫秒(ms)”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h= $60
min,$1min= $60
s.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
.答案:秒 s 60 60 秒表
解析:
秒;s;60;60;秒表
2. 如图所示的秒表,大表盘的分度值是
0.1s
;小表盘的分度值是0.5min
;秒表的读数是337.5
s.答案:0.1s 0.5min 337.5
解析:
大表盘的分度值是0.1s;小表盘的分度值是0.5min;秒表的读数是337.5s。
3. 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
(1)$720s=$
(1)$720s=$
12
$min=$0.2
h; (2)$36min=$0.6
$h=$2160
s.答案:(1)12 0.2 (2)0.6 2160
解析:
(1)因为$1min = 60s$,所以$720s÷60 = 12min$;又因为$1h = 60min$,所以$12min÷60 = 0.2h$,故$720s = 12min = 0.2h$。
(2)因为$1h = 60min$,所以$36min÷60 = 0.6h$;又因为$1min = 60s$,所以$36min×60 = 2160s$,故$36min = 0.6h = 2160s$。
(2)因为$1h = 60min$,所以$36min÷60 = 0.6h$;又因为$1min = 60s$,所以$36min×60 = 2160s$,故$36min = 0.6h = 2160s$。
4. 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中,小竹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某物体的直径,则物体的直径是
2.50cm
,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接下来,小竹又进行了两次测量,最后,要对三次测量的数据进行处理,方法是求三次测量数据的平均值
,目的是减小误差
.答案:2.50cm 1mm 求三次测量数据的平均值 减小误差
5. 甲、乙、丙、丁、戊五位同学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测得的结果分别是18.41 cm、18.42 cm、18.4 cm、19.41 cm、18.40 cm.
(1)进行正确操作时,测量结果都有一定的差异,是因为测量时存在
(2)题中测量结果明显错误的是
(3)若其他四位同学在测量时都没有出现错误,则结果不同的原因是刻度尺的
(4)如果上述四位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都是1 mm,则
(5)用这把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得的课本的宽度应该是
(1)进行正确操作时,测量结果都有一定的差异,是因为测量时存在
误差
,这个是不可以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消除的.(2)题中测量结果明显错误的是
丁
同学,这个是可以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避免的.(3)若其他四位同学在测量时都没有出现错误,则结果不同的原因是刻度尺的
分度值
不同.(4)如果上述四位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都是1 mm,则
丙
同学的测量结果是错误的,其原因是没有估读值(或没有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用这把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得的课本的宽度应该是
18.41
cm.答案:(1)误差 不可以 (2)丁 可以 (3)分度值 (4)丙 没有估读值(或没有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18.41
6. 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的原因 (
A.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
B.刻度尺没有紧贴课本
C.观察刻度尺,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D.读数时,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
D
)A.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
B.刻度尺没有紧贴课本
C.观察刻度尺,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D.读数时,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