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阳的能量以光的形式辐射到地球,许多实验表明,人眼是看不见有些光的. 下列关于不可见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验钞机利用红外线来鉴别纸币的真伪
B.紫外线的热效应明显
C.只有太阳能辐射红外线
D.餐馆里常用紫外线来消毒杀菌
D
)A.验钞机利用红外线来鉴别纸币的真伪
B.紫外线的热效应明显
C.只有太阳能辐射红外线
D.餐馆里常用紫外线来消毒杀菌
答案:D
2. 如图,是一根粗细均匀的直树枝 OA 斜插在水中的一张照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OB、OC 都是虚像,OC 与物体等大
B.OB、OC 都是虚像,OB 与物体等大
C.OB、OC 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D.OB、OC 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B
)A.OB、OC 都是虚像,OC 与物体等大
B.OB、OC 都是虚像,OB 与物体等大
C.OB、OC 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D.OB、OC 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答案:B
解析:
解:树枝在水面以上部分(OA)反射的光进入人眼,形成虚像OB,光的反射成虚像且与物体等大;树枝在水中部分(OC方向)的光从水斜射入空气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反向延长形成虚像OC,位置偏高。
OB、OC都是虚像,OB与物体等大。
答案:B
OB、OC都是虚像,OB与物体等大。
答案:B
3. (2025·苏州模拟)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水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入射角等于 $ 30 ^ { \circ } $
B.AD 的右边是空气
C.BF 是界面
D.折射角大于 $ 30 ^ { \circ } $
B
)A.入射角等于 $ 30 ^ { \circ } $
B.AD 的右边是空气
C.BF 是界面
D.折射角大于 $ 30 ^ { \circ } $
答案:B
解析:
解:分析题图,确定界面和法线。BF与AD垂直,BF为法线,AD为界面,C错误;
入射光线与法线夹角为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夹角为反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夹角为折射角。由图可知,入射角为$30^{\circ}$,A正确;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图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AD左边是空气,右边是水,B错误;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0^{\circ}$),D正确。
不正确的是B、C。
答案:BC
入射光线与法线夹角为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夹角为反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夹角为折射角。由图可知,入射角为$30^{\circ}$,A正确;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图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AD左边是空气,右边是水,B错误;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0^{\circ}$),D正确。
不正确的是B、C。
答案:BC
4.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如图所示,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5 cm. 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小于 5 cm
B.一定等于 5 cm
C.一定大于 5 cm
D.可能小于 5 cm,也可能大于 5 cm
A
)A.一定小于 5 cm
B.一定等于 5 cm
C.一定大于 5 cm
D.可能小于 5 cm,也可能大于 5 cm
答案:A
解析:
解: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时,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焦距。
当光斑到凸透镜距离为5cm时,光斑并非最小,且凸透镜远离纸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说明此时光斑位置在焦点之后(若在焦点之前,远离时光斑会先变小后变大)。因此,焦距一定小于5cm。
答案:A
当光斑到凸透镜距离为5cm时,光斑并非最小,且凸透镜远离纸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说明此时光斑位置在焦点之后(若在焦点之前,远离时光斑会先变小后变大)。因此,焦距一定小于5cm。
答案:A
5. 如图所示,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可能观察到烛焰清晰像的操作是 (

A.向左移动透镜同时调节光屏的位置
B.光屏移到透镜左侧调节光屏的位置
C.从透镜左侧透过透镜向右观察
D.从透镜右侧透过透镜向左观察
D
)
A.向左移动透镜同时调节光屏的位置
B.光屏移到透镜左侧调节光屏的位置
C.从透镜左侧透过透镜向右观察
D.从透镜右侧透过透镜向左观察
答案:D
解析:
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从透镜右侧透过透镜向左观察到虚像。
答案:D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