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启东中学作业本 2025年启东中学作业本八年级物理上册江苏版 第2页解析答案
7.(2024·湖北)宋代苏轼在《琴诗》中写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中的琴声是由什么振动产生的 (
A
)
A.琴弦
B.匣子
C.指头
D.耳朵
答案:A
8.下列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的是 (
C
)
A.在岸上的人能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
B.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声音
C.水中的潜水员能听到岸上人讲话声
D.我们能听到波浪拍打礁石的声音
答案:C
9.(2024·苏州模拟)到寺庙景点旅游时,僧人敲响大钟(如图),我们能听到大钟洪亮的声音,僧人停止撞击大钟,却仍“余音不止”,其主要原因是 (
C
)

A.声的回音
B.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C.钟还在振动
D.钟停止振动,但空气还在振动
答案:C
10.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 (
A
)
A.振动
B.静止不动
C.一直向右运动
D.一直向左运动

答案:A
解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喇叭发声时会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形成声波。当声波传播到肥皂膜处,会带动肥皂膜振动,就像人耳的鼓膜在声波作用下振动一样。
A
11.如图是一款新型蓝牙跑步耳机,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而不是堵塞住耳朵,既可以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又不影响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以上听到的声音,传播介质分别是 (
B
)
A.固体 固体
B.固体 气体
C.气体 固体
D.气体 气体

答案:B
解析:
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传播介质是固体;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传播介质是气体。
答案:B
12.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制器技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B.“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
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答案:A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