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用手的指端去触摸0℃的水和0℃的冰,结果 (
A.感觉一样冷,因为它们的温度相同
B.感到水更冷,因为“湿冷”比“干冷”更冷
C.感到冰更冷,因为冰在熔化时要吸热
D.可能感到水更冷,也可能感到冰更冷,因为每个人的体温不同,感觉不一样
C
)A.感觉一样冷,因为它们的温度相同
B.感到水更冷,因为“湿冷”比“干冷”更冷
C.感到冰更冷,因为冰在熔化时要吸热
D.可能感到水更冷,也可能感到冰更冷,因为每个人的体温不同,感觉不一样
答案:C
解析:
解:0℃的水和0℃的冰温度相同。当用手触摸时,冰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会从手上吸收更多的热,所以感觉冰更冷。
答案:C
答案:C
14. 表中列出了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金|铜|铁|钨|固态氢|
|熔点/℃|-39|1064|1083|1535|3410|-259|
A.在零下255℃时,氢是固态
B.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C.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
D.水银温度计可测量零下40℃的气温
C
)|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金|铜|铁|钨|固态氢|
|熔点/℃|-39|1064|1083|1535|3410|-259|
A.在零下255℃时,氢是固态
B.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C.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
D.水银温度计可测量零下40℃的气温
答案:C
解析:
A. 固态氢熔点为-259℃,-255℃高于-259℃,氢是液态,A错误。
B. 铜熔点1083℃,铁熔点1535℃,铁水温度≥1535℃>1083℃,铜球会熔化,B错误。
C. 钨熔点3410℃,熔点高,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C正确。
D. 固态水银熔点-39℃,-40℃低于-39℃,水银为固态,温度计不可测量,D错误。
结论:C
B. 铜熔点1083℃,铁熔点1535℃,铁水温度≥1535℃>1083℃,铜球会熔化,B错误。
C. 钨熔点3410℃,熔点高,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C正确。
D. 固态水银熔点-39℃,-40℃低于-39℃,水银为固态,温度计不可测量,D错误。
结论:C
15. “3·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0℃,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 (
A.加热至106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B.加热至1065.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C.加热至244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D.加热至3507.6℃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B
)A.加热至106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B.加热至1065.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C.加热至244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D.加热至3507.6℃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答案:B
解析:
解:黄金熔点1064.6℃,铱熔点2443.0℃。
A. 1064.0℃低于黄金熔点,黄金未熔化,无法检测。
B. 1065.0℃高于黄金熔点,黄金熔化,铱未熔化,可观察到铱颗粒。
C. 2444.0℃高于铱熔点,铱也熔化,无法区分。
D. 3507.6℃为两者熔点之和,无实际检测意义。
答案:B
A. 1064.0℃低于黄金熔点,黄金未熔化,无法检测。
B. 1065.0℃高于黄金熔点,黄金熔化,铱未熔化,可观察到铱颗粒。
C. 2444.0℃高于铱熔点,铱也熔化,无法区分。
D. 3507.6℃为两者熔点之和,无实际检测意义。
答案:B
16. (2024·南通二模)用如图甲的两套相同装置,分别对相等质量的固体M、N加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在35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浴法让被加热物体受热均匀
B.N的部分数据可能是捏造的
C.M的沸点是80℃
D.N可能是晶体
C
)A.水浴法让被加热物体受热均匀
B.N的部分数据可能是捏造的
C.M的沸点是80℃
D.N可能是晶体
答案:C
解析:
解:A. 水浴法能让被加热物体受热均匀,说法正确。
B. 因两套装置相同且加热时间相同,N始终为固体却升温与M熔化时相同,其部分数据可能捏造,说法正确。
C. M在35min内从固体熔化成液体,80℃是熔点而非沸点,说法错误。
D. N始终是固体,可能是晶体(未达熔点),说法正确。
结论:错误的是C。
答案:C
B. 因两套装置相同且加热时间相同,N始终为固体却升温与M熔化时相同,其部分数据可能捏造,说法正确。
C. M在35min内从固体熔化成液体,80℃是熔点而非沸点,说法错误。
D. N始终是固体,可能是晶体(未达熔点),说法正确。
结论:错误的是C。
答案:C
17. 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分别在烧杯和试管中放入适量的碎冰,并各放入一支温度计组成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A、B两个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实线是试管内碎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B.烧杯内碎冰从第4min开始熔化
C.第2min时烧杯内的碎冰处于固液共存态
D.试管内碎冰熔化时间约为6min
B
)A.实线是试管内碎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B.烧杯内碎冰从第4min开始熔化
C.第2min时烧杯内的碎冰处于固液共存态
D.试管内碎冰熔化时间约为6min
答案:B
解析:
解:
烧杯中的冰先吸热升温,达到熔点后开始熔化,温度保持不变;试管中的冰通过烧杯中的冰吸热,只有当烧杯中的冰开始熔化后,试管中的冰温度才能达到熔点并熔化。
图乙中,实线先升温后温度不变,虚线升温滞后于实线。因此实线是烧杯内碎冰温度变化图像,虚线是试管内碎冰温度变化图像,A错误。
烧杯内碎冰(实线)从第4min开始温度保持不变,即开始熔化,B正确。
第2min时,烧杯内碎冰(实线)温度未达到熔点,处于固态,C错误。
试管内碎冰(虚线)从第6min开始熔化,到第10min熔化结束,熔化时间约为4min,D错误。
结论:B
烧杯中的冰先吸热升温,达到熔点后开始熔化,温度保持不变;试管中的冰通过烧杯中的冰吸热,只有当烧杯中的冰开始熔化后,试管中的冰温度才能达到熔点并熔化。
图乙中,实线先升温后温度不变,虚线升温滞后于实线。因此实线是烧杯内碎冰温度变化图像,虚线是试管内碎冰温度变化图像,A错误。
烧杯内碎冰(实线)从第4min开始温度保持不变,即开始熔化,B正确。
第2min时,烧杯内碎冰(实线)温度未达到熔点,处于固态,C错误。
试管内碎冰(虚线)从第6min开始熔化,到第10min熔化结束,熔化时间约为4min,D错误。
结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