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小明用针孔照相机(即小孔成像实验装置)观察蜡烛的烛焰,若保持小孔和蜡烛的烛焰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的像是正立的
B.若小孔改为小三角形,半透明膜上的像也变为三角形
C.随着蜡烛的燃烧,半透明膜上的像也随之下移
D.若取下半透明膜,透过小孔将看不到完整的烛焰
D
)A.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的像是正立的
B.若小孔改为小三角形,半透明膜上的像也变为三角形
C.随着蜡烛的燃烧,半透明膜上的像也随之下移
D.若取下半透明膜,透过小孔将看不到完整的烛焰
答案:D
解析: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物体相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A. 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A错误。
B. 像的形状由物体决定,与小孔形状无关,小孔改为三角形,像的形状不变,B错误。
C. 蜡烛燃烧变短,烛焰位置上移,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像的位置会下移,C正确。
D. 取下半透明膜,光依然沿直线传播,透过小孔能看到完整的烛焰,只是无法在膜上成像,D错误。
答案:C
A. 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A错误。
B. 像的形状由物体决定,与小孔形状无关,小孔改为三角形,像的形状不变,B错误。
C. 蜡烛燃烧变短,烛焰位置上移,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像的位置会下移,C正确。
D. 取下半透明膜,光依然沿直线传播,透过小孔能看到完整的烛焰,只是无法在膜上成像,D错误。
答案:C
7. 空中月亮慢慢升起,距离平静的湖面越来越远,关于月亮在水中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成在水面上
B.像和月亮一样大
C.像是实像
D.像静止不动
B
)A.像成在水面上
B.像和月亮一样大
C.像是实像
D.像静止不动
答案:B
8. 我国出土的文物“水晶饼”为中部鼓起的透明圆饼,古籍记载“正午向日,以艾承之,即火燃”.关于“水晶饼”利用太阳光生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B.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C.“水晶饼”对光有会聚作用
D.“水晶饼”对光有发散作用
C
)A.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B.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C.“水晶饼”对光有会聚作用
D.“水晶饼”对光有发散作用
答案:C
9. 当魔术师把一个只有一面开口的空箱面向观众,将纸币从“储币魔箱”顶部的投币口放入,结果纸币不见了.这个“储币魔箱”的制作过程中要用到 (
A.平面镜
B.三棱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A
)A.平面镜
B.三棱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答案:A
10. 张老师从实验室中拿出一个凸透镜,用它不能解决的问题是 (
A.把天上的星星放大
B.把文字放大
C.把文字缩小
D.让一张干纸片着火
A
)A.把天上的星星放大
B.把文字放大
C.把文字缩小
D.让一张干纸片着火
答案:A
11. 放电影试镜头时,发现银幕上的影像小了一点,为了使画面更大一些,应当调整放映机 (
A.离银幕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B.离银幕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
C.离银幕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D.离银幕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
D
)A.离银幕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B.离银幕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
C.离银幕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D.离银幕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
答案:D
解析:
解: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减小时,像距增大,像也变大。放映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是物体,银幕是像。要使银幕上的像更大,应减小物距(胶片离镜头近一些),增大像距(放映机离银幕远一些)。
结论:D
结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