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9分)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光的折射现象时,将一束入射角为50°的光线斜射入杯中,在杯底形成光斑,然后逐渐往杯中加水,观察杯底光斑的位置变化.他对实验中光偏折程度的差异产生了兴趣.为了定量反映这种差异,他将“折射角与入射角的比值”定义为“偏折比”.根据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小明对影响“偏折比”大小的因素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与液体深度有关.
猜想2:与液体种类有关.
猜想3:与入射光的颜色有关.

(1)图甲实验中,加水过程中,杯底光斑将向
(2)为了探究猜想2,小明只将图甲中的水换成油,当油的深度小于水的深度(如图乙所示),杯底光斑位置恰与图甲实验时光斑位置重合.对比可知:在相同条件下,油对光的“偏折比”比水对光的“偏折比”
(3)为了探究猜想3,小明用图甲装置先后入射红、蓝色激光,杯底光斑位置如图丙所示,则
(4)将一束激光穿过如图丁所示的玻璃砖,若光在玻璃砖上表面折射时的“偏折比”为0.8,则光在下表面折射时的“偏折比”为
(5)根据小明的操作和计算结果,小华认为,应该将“偏折比”定义为“光线在空气中与法线的夹角α和光线在介质中与法线的夹角β之比”.经过对多组不同玻璃砖的实验,测得数据如表所示.
| | 玻璃砖A | 玻璃砖B | 玻璃砖C |
| 光线在空气中与法线夹角α | 30.0° 45.0° 60.0° | 30.0° 45.0° 60.0° | 30.0° 45.0° 60.0° |
| 光线在玻璃中与法线夹角β | 22.0° 32.0° 40.5° | 17.0° 24.4° 30.4° | 20.0° 28.9° 36.3° |
| $\frac{\alpha}{\beta}$ | 1.36 1.41 1.48 | 1.76 1.84 1.97 | 1.50 1.58 1.65 |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得:光在空气与另一种透明介质中传播时,对于不同的入射角,“偏折比”
猜想1:与液体深度有关.
猜想2:与液体种类有关.
猜想3:与入射光的颜色有关.

(1)图甲实验中,加水过程中,杯底光斑将向
右
(选填“左”或“右”)移动.你认为猜想1错误
(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液体深度改变,入射角、折射角的大小不变,偏折比不变
.(2)为了探究猜想2,小明只将图甲中的水换成油,当油的深度小于水的深度(如图乙所示),杯底光斑位置恰与图甲实验时光斑位置重合.对比可知:在相同条件下,油对光的“偏折比”比水对光的“偏折比”
小
(选填“大”或“小”).(3)为了探究猜想3,小明用图甲装置先后入射红、蓝色激光,杯底光斑位置如图丙所示,则
红
光的“偏折比”大.(4)将一束激光穿过如图丁所示的玻璃砖,若光在玻璃砖上表面折射时的“偏折比”为0.8,则光在下表面折射时的“偏折比”为
1.25
.(5)根据小明的操作和计算结果,小华认为,应该将“偏折比”定义为“光线在空气中与法线的夹角α和光线在介质中与法线的夹角β之比”.经过对多组不同玻璃砖的实验,测得数据如表所示.
| | 玻璃砖A | 玻璃砖B | 玻璃砖C |
| 光线在空气中与法线夹角α | 30.0° 45.0° 60.0° | 30.0° 45.0° 60.0° | 30.0° 45.0° 60.0° |
| 光线在玻璃中与法线夹角β | 22.0° 32.0° 40.5° | 17.0° 24.4° 30.4° | 20.0° 28.9° 36.3° |
| $\frac{\alpha}{\beta}$ | 1.36 1.41 1.48 | 1.76 1.84 1.97 | 1.50 1.58 1.65 |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得:光在空气与另一种透明介质中传播时,对于不同的入射角,“偏折比”
不相等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对于相同的入射角,“偏折比”越大,介质对光的折射程度越高
(选填“高”或“低”),因此我们认为小华对“偏折比”定义的优点是能反映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程度(合理即可)
.答案:(1)右 错误 液体深度改变,入射角、折射角的大小不变,偏折比不变 (2)小 (3)红 (4)1.25 (5)不相等 高 光无论从介质射向空气还是从空气射向介质,比值是一定的
(1)关于设计广告投影灯的实践活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如图丙所示,光源应摆放在位置
(3)如图乙所示,让太阳光依次通过多个带孔的挡板,得到平行光后照射到凸透镜上,若想找到透镜焦点,应
(4)根据评价表中的指标对任务三进行评价,你的评价等级为
A
(填选项字母).(2)如图丙所示,光源应摆放在位置
①
(选填“①”或“②”),光源应选择使用白光
(选填“白光”或“单色光”).(3)如图乙所示,让太阳光依次通过多个带孔的挡板,得到平行光后照射到凸透镜上,若想找到透镜焦点,应
顺时针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透镜;同学发现地面上的投影图像如图丁所示,小明认为是图标破损,小华认为是凸透镜破损,你支持小明
的观点,理由是凸透镜破损时,光仍能通过凸透镜其他部分成完整的像
.(4)根据评价表中的指标对任务三进行评价,你的评价等级为
良好
,依据是图像大小可在规定范围内调节,图像不清晰
.进一步给出优化建议:将图标固定在黑盒内改为图标可在黑盒内移动,来改变物距
.答案:(1)A (2)① 白色 (3)顺时针 小明 凸透镜破损时,光仍能通过凸透镜其他部分成完整的像 (4)良好 物距不变,只改变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不能成清晰的像 将图标固定在黑盒内改为图标可在黑盒内移动,来改变物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