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声音的延长。
C.表示意思的转折。
A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声音的延长。
C.表示意思的转折。
答案:A
4. 语文要素 (2025·苏州吴江区期末改编)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国大典》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
B.“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全文中“一齐”出现了五次,写出了人民对领袖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也写出了人民喜悦、激动的心情。
C.“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仅仅指灯笼和火把将北京城照得灯火通明。
D.“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这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人民军队的无比信赖与热爱的思想感情,也证明了人们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
C
)A.《开国大典》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
B.“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全文中“一齐”出现了五次,写出了人民对领袖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也写出了人民喜悦、激动的心情。
C.“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仅仅指灯笼和火把将北京城照得灯火通明。
D.“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这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人民军队的无比信赖与热爱的思想感情,也证明了人们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
答案:C
三、新思维 逻辑梳理 点点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了开国大典的流程图,请你帮她补充完整。

答案:① 群众进场 ② 下午三点整 ③ 举行阅兵式 ④ 阅兵式完毕
四、开国大典上的热闹情景让楠楠久久难忘,她摘录了课文中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进行品析。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人比作
2. 请你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个描写场面的句子。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人比作
海洋
,把翻动的红旗比作海上的波浪
,形象地写出了天安门广场上的热烈氛围
。2. 请你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个描写场面的句子。
春运迎来返程高峰,高速公路上拥挤的车辆像一条条无力腾飞的长龙,盘曲着久久不动。
答案:1. 海洋 海上的波浪 天安门广场上的热烈氛围 2. 示例:春运迎来返程高峰,高速公路上拥挤的车辆像一条条无力腾飞的长龙,盘曲着久久不动。
1. |受阅部队|海军|
|特点|着装统一|齐步行进|
2. 语文要素 选文中画“——”的句子是对受检阅部队经过天安门广场时整齐威武情景的“
4. 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步兵
|炮兵
|战车师
|骑兵师
|空军
||特点|着装统一|齐步行进|
一字形前进
|整整齐齐|动作整齐
|列队飞行|2. 语文要素 选文中画“——”的句子是对受检阅部队经过天安门广场时整齐威武情景的“
面
”的描写,写各个方阵的风采是对具体的“点
”的描写,这是点面结合
的写作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有(多选) (B
C
)4. 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答案:1. 第一行:步兵 炮兵 战车师 骑兵师 空军 第二行:一字形前进 动作整齐 2. 面 点 点面结合 BC 4.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