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ù(
暮
)色降
(jiàng
√ xiáng)临,远处的 lú(庐
)山若隐若现,峰顶的亭台楼阁边缘渐渐模糊起来。萧瑟
(qín sè
√)的秋风吹过,小路两 cè(侧
)的草丛里秋虫浅唱低 yín(吟
),免 fèi(费
)为人们演奏秋天的乐曲,丝毫不 xùn(逊
)色于专业乐队。答案:暮 jiàng 庐 sè 侧 吟 费 逊
1. 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B.
C.骚人
D.梅须
C
)A.
可
怜
九月初三夜(可爱)B.
题
西林壁(书写,题写)C.骚人
阁
笔费评章(楼阁)D.梅须
逊
雪三分白(不及,比不上)答案:C
2. 下列诗句中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怜/九月初三/夜
B.梅雪/争春/未肯降
C.横看/成岭/侧成/峰
B
)A.可怜/九月初三/夜
B.梅雪/争春/未肯降
C.横看/成岭/侧成/峰
答案:B
3. 下列对诗句中字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横看成岭侧成峰”中的“岭”“峰”具体描绘出庐山不同的形态。
B.“一道残阳铺水中”中的“铺”与“射”“照”相比,更柔和,更有动感。
C.“半江瑟瑟半江红”中,“瑟瑟”与“红”的颜色对比,能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
D.“露似真珠”“月似弓”两处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景物的美妙。
D
)A.“横看成岭侧成峰”中的“岭”“峰”具体描绘出庐山不同的形态。
B.“一道残阳铺水中”中的“铺”与“射”“照”相比,更柔和,更有动感。
C.“半江瑟瑟半江红”中,“瑟瑟”与“红”的颜色对比,能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
D.“露似真珠”“月似弓”两处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景物的美妙。
答案:D
4. 语文要素 下列诗句反映了诗人细致的观察,其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对柳叶的形状特点进行了观察)
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同时观察到了枫叶和二月花的特点)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诗人将早春景物的特点观察得很细致)
D.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诗人在观察时调动了视觉和听觉)
B
)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对柳叶的形状特点进行了观察)
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同时观察到了枫叶和二月花的特点)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诗人将早春景物的特点观察得很细致)
D.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诗人在观察时调动了视觉和听觉)
答案:B
三、语文要素 对比阅读三首古诗,填写下面的观察档案。
①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② 进行连续细致的观察
③ 通过对比细致观察
|古诗|观察者|观察对象|观察方法(填序号)|
|《暮江吟》| |夕阳、江水、露珠、月亮| |
|《题西林壁》|[宋]苏轼| | |
|《雪梅》| | | |
①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② 进行连续细致的观察
③ 通过对比细致观察
|古诗|观察者|观察对象|观察方法(填序号)|
|《暮江吟》| |夕阳、江水、露珠、月亮| |
|《题西林壁》|[宋]苏轼| | |
|《雪梅》| | | |
答案:[唐]白居易 ② 庐山 ① [宋]卢钺 梅、雪 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