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通城学典课时作业本答案 2025年通城学典课时作业本七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江苏专版 第12页解析答案
5. 《中国史纲》中写道:“此后武王、成王、康王之世,不断地把兄弟、子侄、姻戚、功臣分封于外,建立新国。……每一个这类新国的建立,便是周人的一次向外移殖,便是周人势力范围的一次扩展。”这段材料旨在强调分封制 (
C
)
A.开创于西周武王时期
B.唯一依据是血缘关系
C.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
D.体现了家国同构的观念
答案:C
6.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如图是一位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后制作的年代标尺,图中④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C
)
A.夏朝建立
B.西周灭亡
C.“国人暴动”
D.阪泉之战
答案:C
7. (2024·淮安涟水模拟)下列有助于研究西周灭亡原因的材料中,可信度最高的史料是 (
C
)
|A.《诗经》|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B.《吕氏春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
|C. 清华简(战国中晚期文物)|记载了周幽王进攻申国,申侯联络戎族打败周王,西周灭亡,并没有“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D. 历史学家的观点|举烽传警乃汉代备匈奴之事,非周代所能有。|
答案:C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禹荐益(推荐伯益),已而以启人为吏。及老(到禹老的时候),而以启人为不足任乎天下,传之于益。已而启与交党攻益(不久,启和他的同党攻打伯益),夺之(夺走君位)。天下谓禹名传天下于益,已而实令启自取之。
——《史记·燕召公世家》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启取得天下的方式。由此反映出统治者更替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2) 从材料二的图片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夏、商、西周最终走向衰亡的原因有哪些? 对于夏、商、西周的兴衰和更替史,你有何感悟?
材料三 分封时要举行隆重的册封仪式,天子“授民授疆土”,将某地区的土地连同这片土地上的民众封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国家。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义务,在自己国内可以将土地继续向下分封给子弟亲属。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四 受封的诸侯可以世袭,世袭制的延续性能够让一方诸侯持续累积实力。这就决定了周天子政权不稳和国家的动荡。面对众多力量强大且不受约束的诸侯,假使一家的实力真正成长到能够与天子抗衡,那么王朝的覆灭也就不远了。
(3) 根据材料三,归纳西周分封制下诸侯的权力和义务。根据材料四,指出这种政治制度存在的弊端。
答案:(1)方式:启是以武力取得天下的。变化: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2)原因:统治者昏庸无道、滥用酷刑。感悟:暴政可以导致亡国;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等。 (3)权力:管理封地内的土地和民众,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等。义务: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义务。弊端: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可以世袭,世袭制的延续性能够让一方诸侯持续累积实力,从而威胁周天子的统治,引起社会动荡。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