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通城学典课时作业本答案 2025年通城学典课时作业本七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江苏专版 第20页解析答案
4. (学史方法·从出土文物中获取信息)如图是保存在中国各地博物馆的青铜器,这些图文信息表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
C

A.造型优美
B.体积庞大
C.用途广泛
D.铭文众多
答案:C
5. (2024·宁夏改编)据考古发现,西周时期,祭祀、宴享等活动都按等级使用鼎、簋等,王及王室墓葬出土的鼎、簋等数量比其他贵族的数量多得多,而且锡含量高。这体现出西周时期(
B
)
A.中央集权制不断发展
B.青铜礼器与贵族权力地位相结合
C.贫富分化、私有制产生
D.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高超且数量多
答案:B
6. (教材P48“材料研读”改编)(2024·南京建邺区期中)《诗经·秦风·无衣》中记载:“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歌反映了(
B
)
A.统治者的剥削压迫
B.战乱动荡的时代
C.屈原对祖国的热爱
D.制度变革的时代
答案:B
7. (2024·太仓期中)中国古代的某部作品采用楚国民歌方言进行创作,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该作品是(
D
)
A.《诗经》
B.《老子》
C.《庄子》
D.《离骚》
答案:D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在黄河流域的多个遗址出土了距今5000—4000年的铜器。夏朝时开始出现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鼎、爵等。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和历史研究价值。
材料二

(2)据材料二,指出图中文物的相似之处。这反映了当时存在怎样的文化现象?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殷墟遗址时指出:“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为我们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骨文发现的意义。
(4)综上所述,请你为宣传夏商周时期的文明代表拟一条标语。
答案:8. (1) 发展历程:原始社会后期出现;夏朝发展;商周兴盛。研究价值: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重要资料;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代表,是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史的重要资料。 (2) 相似之处:纹饰相似,材质相似。文化现象:三星堆文化与中原文化具有密切联系。 (3)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的成熟文字,在文字发展史上承上启下,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 (4) 青铜铸就,甲骨绘成。(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