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氾胜之书》的内容主要包括耕作的基本原则,播种日期的选择,种子处理,个别作物的栽培、收获、留种和贮藏技术,区种法等。这说明该书(
A.注重推广农业的生产技术
B.提倡加强南北经济交流
C.主张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D.强调兴修水利发展农业
A
)A.注重推广农业的生产技术
B.提倡加强南北经济交流
C.主张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D.强调兴修水利发展农业
答案:A
6. (教材P87“学史崇德”改编)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在遭受酷刑后,努力追求的是(
A.仗义执言,策动大臣们上书为民请命
B.报仇雪恨,策划组织活动反对汉武帝
C.饱读诗书,游历汉朝各地的名山大川
D.发愤著述,秉笔撰写不朽的历史巨著
D
)A.仗义执言,策动大臣们上书为民请命
B.报仇雪恨,策划组织活动反对汉武帝
C.饱读诗书,游历汉朝各地的名山大川
D.发愤著述,秉笔撰写不朽的历史巨著
答案:D
7. “它给予贫苦人民以一个‘死后天国’之期待”“当方士走向民间的时代,正是东汉末季大饥馑、大疠疫的时代”。这段话旨在说明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A.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B.体现了专制统治的强化
C.迎合了苦难人民的心理
D.见证了中外交往的成果
C
A.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B.体现了专制统治的强化
C.迎合了苦难人民的心理
D.见证了中外交往的成果
答案:C
8. (2024·苏州段考)佛教传入中国后,僧侣们把“达摩”翻译为“道”,把“涅槃”翻译为“无为”。佛寺从布局到建筑本身的阁楼等都发展成为中国的民族形式。这反映出(
A.佛教呈现本土化趋势
B.中国对佛教缺乏理解
C.佛教具有强势的地位
D.佛教与中国文化等同
A
)A.佛教呈现本土化趋势
B.中国对佛教缺乏理解
C.佛教具有强势的地位
D.佛教与中国文化等同
答案:A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写出纸发明以前人们使用的书写材料。与纸相比,这些书写材料有何缺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最早的纸是在什么时期发明的。
材料二 蔡伦简化了生产工序,并用便宜的原料代替了贵重的丝绸,他的成就使纸得到普及,没有这种廉价的纸张,印刷术未必能够广泛使用……据估计当时欧洲生产一本羊皮纸的《圣经》至少需要300多张羊皮,如果这种状况永远延续下去,那么除了少数富有的人以外,没有人能买得起书。而且印刷术也许永远不会成功地与更古老的,某些方面也更富有艺术性的手抄法进行竞争。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写出纸发明以前人们使用的书写材料。与纸相比,这些书写材料有何缺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最早的纸是在什么时期发明的。
材料二 蔡伦简化了生产工序,并用便宜的原料代替了贵重的丝绸,他的成就使纸得到普及,没有这种廉价的纸张,印刷术未必能够广泛使用……据估计当时欧洲生产一本羊皮纸的《圣经》至少需要300多张羊皮,如果这种状况永远延续下去,那么除了少数富有的人以外,没有人能买得起书。而且印刷术也许永远不会成功地与更古老的,某些方面也更富有艺术性的手抄法进行竞争。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 书写材料:竹、木;绢帛。缺点:竹简用竹、木制成,比较笨重;绢帛价格昂贵,难以普及。时期:西汉。 (2) 观点:造纸术促进了中国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发展。论述: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蔡伦造出的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中国的造纸术辗转流传到世界各地。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所以说造纸术促进了中国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