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4·连云港)《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这些措施(
A.因征服越族而制
B.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巩固了国家统一
D.在灭六国过程中实施
C
)A.因征服越族而制
B.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巩固了国家统一
D.在灭六国过程中实施
答案:C
2. (2024·山东泰安改编)《史记》记载,汉文帝要求“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2021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汉文帝霸陵,其中出土的文物大部分是陶俑,还有铜器、铁器小件。这表明(
A.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
B.《史记》所有记载都真实可信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A
)A.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
B.《史记》所有记载都真实可信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答案:A
3. (2024·徐州改编)如图情境反映的是(
A.周天子实行分封制
B.秦始皇建立郡县制
C.汉武帝实施“推恩令”
D.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C
)A.周天子实行分封制
B.秦始皇建立郡县制
C.汉武帝实施“推恩令”
D.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答案:C
4. (2023·南通)下图是1974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现存最早的养生运动导引图。该图反映了汉朝时(

A.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B.出现民族交融的趋势
C.具有强身健体的意识
D.呈现统一国家的气象
C
)
A.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B.出现民族交融的趋势
C.具有强身健体的意识
D.呈现统一国家的气象
答案:C
5. (2024·湖北武汉)[丝绸与中华文明]
材料一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发现于古代西域精
绝国遗址。精绝国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曾接受汉朝西域都护统辖。“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面积不大,但色彩极为丰富,代表了当时丝织技术的高超水平,反映了以精绝国为代表的西域民众对中央王朝的认同。
——摘编自郑茜主编《何以中华:一百件文物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等
材料二 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出现了桑、蚕、帛以及偏旁从丝的100多个与丝有关的字;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直接受到制丝过程中产生的丝茸沉淀物与凸版印花技术的启发;汉代以来,丝织物不断西传,成为古代中国与西方诸国进行经济交流的主要产品。丝绸延绵数千年,至今依旧光耀神州,已成为国家文化的名片,将中国货通世界、与世交好的愿景传递。
——摘编自林梅村《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等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考古发现蕴含的历史信息。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丝绸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
(3) 学校准备开展“建设一带一路,讲好中国故事”历史研学活动,请你从丝绸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的角度拟定一个活动主题。
材料一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发现于古代西域精

——摘编自郑茜主编《何以中华:一百件文物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等
材料二 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出现了桑、蚕、帛以及偏旁从丝的100多个与丝有关的字;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直接受到制丝过程中产生的丝茸沉淀物与凸版印花技术的启发;汉代以来,丝织物不断西传,成为古代中国与西方诸国进行经济交流的主要产品。丝绸延绵数千年,至今依旧光耀神州,已成为国家文化的名片,将中国货通世界、与世交好的愿景传递。
——摘编自林梅村《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等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考古发现蕴含的历史信息。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丝绸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
(3) 学校准备开展“建设一带一路,讲好中国故事”历史研学活动,请你从丝绸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的角度拟定一个活动主题。
答案:(1)“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是丝绸之路文明交流的重要见证;汉朝丝织技术水平高超;以精绝国为代表的西域民众对中央王朝的认同等。 (2)丰富了汉字内容;对造纸术和印刷术具有启示作用;促进了古代中国与西方诸国的经济交流;代表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互利共惠、平等贸易的形象。 (3)传承丝绸文化,弘扬丝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