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下表反映了世界三大主要粮食作物起源情况。其中,①处应为(
|小麦|水稻|玉米|
|西亚地区,约10000年前|①______,约10000年前|中美洲,约6000年前|
A.辽河流域
B.黄河流域
C.珠江流域
D.长江流域
D
)|小麦|水稻|玉米|
|西亚地区,约10000年前|①______,约10000年前|中美洲,约6000年前|
A.辽河流域
B.黄河流域
C.珠江流域
D.长江流域
答案:D
7. 陶器发明后,人类不仅可以用它烧煮食物,而且能储存食物和饮用水。且陶器的发明客观上降低了人群流动性,比如陶器生产原料获取限制了居住地选择,携带陶器不便于人群四处流动。据此可知,陶器的制作和使用(
A.对人类生活有重要意义
B.有利于食物获取和分配
C.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
D.推动原始农业发展演变
A
)A.对人类生活有重要意义
B.有利于食物获取和分配
C.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
D.推动原始农业发展演变
答案:A
8. (2024·淮安期末)青莲岗文化遗址因在淮安市淮安区宋集乡青莲岗发现而得名。青莲岗文化是淮河下游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距今约7000—6000年。出土器物有石器、陶器、炭化后的稻粒及渔猎用具等。下列遗址与其处于同一时期的是(
A.蓝田人遗址
B.郧县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
C
)A.蓝田人遗址
B.郧县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
答案:C
9. 如图是半坡出土的埙,它可以轻而易举地吹出多种不同频率的乐音,音色圆润,已经具备一定的吹奏功能。这反映了当时(

A.商品交易活跃
B.农耕工具多样
C.音乐艺术发展
D.礼乐制度成熟
C
)
A.商品交易活跃
B.农耕工具多样
C.音乐艺术发展
D.礼乐制度成熟
答案:C
10. 半坡遗址出土了用来捻线的石制、陶制纺轮。从半坡陶器底部发现的麻布印痕分析,当时最细的线纹直径约0.5毫米,已和今天的线差不多。这可用于印证半坡人(
A.饲养家禽动物
B.广泛种植水稻
C.掌握纺织技术
D.以手工业为生
C
)A.饲养家禽动物
B.广泛种植水稻
C.掌握纺织技术
D.以手工业为生
答案:C
11. 属于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济南章丘焦家遗址,出土了相当数量的植物遗存。出土的农作物中,炭化的粟种子出土概率为48.92%,占据绝对优势,为最主要的农作物;炭化的黍种子出土概率为24.46%,比例仅次于粟。这表明当地(
A.农业的发源地在章丘
B.奴隶劳动的创造成果
C.原始农业的基本形态
D.国家机器已初步建立
C
)A.农业的发源地在章丘
B.奴隶劳动的创造成果
C.原始农业的基本形态
D.国家机器已初步建立
答案:C
12. 位于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以彩陶最有特色,山东大汶口文化(距今约5900—4400年)的陶器在色彩以及纹饰方面就包含了仰韶文化的因素;而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鼎、罐、高柄杯等陶器,有的器形与大汶口文化遗物近似甚至相同。这说明(
A.炎帝部落归顺黄帝部落
B.金属冶炼技术的产生及其发展
C.不同文化间存在借鉴现象
D.大汶口原始居民拥有私有财产
C
)A.炎帝部落归顺黄帝部落
B.金属冶炼技术的产生及其发展
C.不同文化间存在借鉴现象
D.大汶口原始居民拥有私有财产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