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通城学典课时作业本答案 2025年通城学典课时作业本七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江苏专版 第36页解析答案
18. (17 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缤纷多彩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鼎最初作为食物器皿,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祭祀礼器,直到成为家国宝器。西周时期的用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春秋战国时期,风气大开,思想活跃,鼎的纹饰更加简练,神兽形象纷纷登场,宴饮、征战等纹饰明显增多。
(1) 根据材料一,指出鼎的功能的变化。鼎在我国历史上有何象征意义? (6 分)
材料二 汉字是世界上古老的文字之一,至今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战国时,七国文字书写各异。秦统一后,秦始皇将李斯等人总结出的小篆字体作为官方的标准文字,但国家事务繁多,篆书笔画很多,书写速度慢,于是产生了一种更为简易、书写更为方便的隶书。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演变的趋势,并简析秦统一文字的作用。(4 分)
材料三 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西晋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书法,规定用锺、胡书法作为标准字体。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被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书法艺术在魏晋时期发展的条件。(4 分)
材料四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4) 根据材料四,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3 分)
答案:(1)变化:由食物器皿演化为祭祀礼器,再成为国家宝器。(4 分)意义:鼎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2 分,答案符合题意即可)(2)趋势:从书写各异到统一;由繁变简。(2 分,任答一点即可)作用: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们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文字的统一,巩固了国家的统一。(2 分,任答一点即可)(3)条件: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使纸的使用得到推广;书法家们的推动作用;国家政策的促进作用。(4 分,任答两点即可)(4)目的: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或涵养民族精神,树立文化自信)。(3 分,意思相近即可)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