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4·南充)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D
)
答案:D
(1) 图甲中木条放在蜡烛火焰中片刻后,
(2) 图乙中发现酚酞试液变红,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A. 分子很小 B.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分子之间有间隔
(3) 图丙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A. 红磷过量 B. 装置气密性不好 C. 燃烧完成后,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4) 图丁中气体是实验室制取的$CO_{2}$,发现干燥的石蕊纸花变红,原因可能是
a
(填字母)处炭化程度最大。(2) 图乙中发现酚酞试液变红,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B
(填字母)。A. 分子很小 B.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分子之间有间隔
(3) 图丙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4P + 5O_2 \xlongequal{点燃} 2P_2O_5 $
;实验结束后进入左瓶的水量明显小于左瓶原来水面上方剩余空气体积的$\frac {1}{5}$,原因可能是BC
(填字母)。A. 红磷过量 B. 装置气密性不好 C. 燃烧完成后,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4) 图丁中气体是实验室制取的$CO_{2}$,发现干燥的石蕊纸花变红,原因可能是
制取的 $ CO_2 $ 气体中混有水蒸气,$ CO_2 $ 遇水生成碳酸
(写一条即可)。答案:(1) a (2) B (3) $ 4P + 5O_2 \xlongequal{点燃} 2P_2O_5 $ BC (4) 制取的 $ CO_2 $ 气体中混有水蒸气,$ CO_2 $ 遇水生成碳酸(合理答案均可)
3. (2024·宿迁)化学实践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完成部分气体的相关实验,请你参与。

(1) 实验室用稀盐酸和块状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2) 若选用装置 B 和 C 制取并收集氧气,证明氧气已收集满的操作和现象是
(3) 常温常压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共热的方法制取氨气。若选用装置 D 测定产生氨气的体积,水面需加一层植物油,其目的是
(4) 二氧化碳和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尿素[化学式为$CO(NH_{2})_{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 实验室用稀盐酸和块状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CaCO_3 + 2HCl = CaCl_2 + H_2O + CO_2 \uparrow $
。其发生装置可选用装置 A 或 B,与装置 B 相比,装置 A 具有的优点是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2) 若选用装置 B 和 C 制取并收集氧气,证明氧气已收集满的操作和现象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a 端,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3) 常温常压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共热的方法制取氨气。若选用装置 D 测定产生氨气的体积,水面需加一层植物油,其目的是
防止氨气溶于水
。(4) 二氧化碳和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尿素[化学式为$CO(NH_{2})_{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CO_2 + 2NH_3 \xlongequal{一定条件} CO(NH_2)_2 + H_2O $
。答案:(1) $ CaCO_3 + 2HCl = CaCl_2 + H_2O + CO_2 \uparrow $ 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2)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a 端,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3) 防止氨气溶于水 (4) $ CO_2 + 2NH_3 \xlongequal{一定条件} CO(NH_2)_2 + H_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