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生活中常用活性炭来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B.电解水时通电后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其中正极产生气泡的速度较快
C.明矾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D.电解水时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硫酸钠,作用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D
)A.生活中常用活性炭来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B.电解水时通电后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其中正极产生气泡的速度较快
C.明矾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D.电解水时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硫酸钠,作用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答案:D
2. (2023·泰州)某同学进行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实验,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

D
)
答案:D
3. 用如图所示“电解水”和“氢气燃烧”两个实验探究水的组成。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上述实验中发生的反应均为分解反应
B.实验①中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 2:1 $
C.实验②的目的是检验氢气中是否混有水蒸气
D.实验①②都能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D
)A.上述实验中发生的反应均为分解反应
B.实验①中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 2:1 $
C.实验②的目的是检验氢气中是否混有水蒸气
D.实验①②都能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答案:D
4. $ 2400^{\circ}C $时水能分解,其微观过程如图所示。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水分解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2) $ 2400^{\circ}C $时,水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
(3) $ 2400^{\circ}C $时,水分解的客观事实说明
① 通常情况下水的性质稳定
② 水是一种元素
③ 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

(1) 水分解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cab
(填字母)。(2) $ 2400^{\circ}C $时,水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
水$\xrightarrow{2400^{\circ}C}$氢气+氧气
。(3) $ 2400^{\circ}C $时,水分解的客观事实说明
①③
(填序号)。① 通常情况下水的性质稳定
② 水是一种元素
③ 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

答案:(1) cab (2) 水$\xrightarrow{2400^{\circ}C}$氢气+氧气 (3) ①③
5. (2024·宿迁泗洪期中)兴趣小组对水的组成进行探究。
【宏观辨识】根据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1) 水的合成:在密闭容器中将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根据容器内生成的小水珠可知,水是由
(2) 水的分解:电解水一段时间后(如图Ⅰ),观察到管 a 和管 b 中气体体积比约为

【证据推理】结合实验现象推算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
(3) 方法一:根据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分子的个数比,得出电解水的产物中氢、氧原子个数比约为
(4) 方法二:已知电解水实验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和正、负极产生气体的
【模型构建】
(5) 以分子构成的物质为例,图Ⅱ中“▲”表示的是

【宏观辨识】根据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1) 水的合成:在密闭容器中将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根据容器内生成的小水珠可知,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化合物。(2) 水的分解:电解水一段时间后(如图Ⅰ),观察到管 a 和管 b 中气体体积比约为
2:1
,经检验,管 a 中的气体是$H_{2}$
(填化学式)。
【证据推理】结合实验现象推算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
(3) 方法一:根据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分子的个数比,得出电解水的产物中氢、氧原子个数比约为
2:1
,进而推算出结果。(4) 方法二:已知电解水实验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和正、负极产生气体的
密度
,可计算出水中各元素质量比,结合氢、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进一步推算出结果。【模型构建】
(5) 以分子构成的物质为例,图Ⅱ中“▲”表示的是
各元素原子个数比(或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等合理答案均可)
。
答案:(1) 氢元素和氧元素 (2) $2:1$ $H_{2}$ (3) $2:1$ (4) 密度 (5) 各元素原子个数比(或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等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
(1) 氢元素和氧元素
(2) 2:1;H₂
(3) 2:1
(4) 密度
(5) 各元素原子个数比
(2) 2:1;H₂
(3) 2:1
(4) 密度
(5) 各元素原子个数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