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024·宿迁宿城期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某溶液,其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A.1:4
B.1:5
C.4:1
D.5:1
A
)A.1:4
B.1:5
C.4:1
D.5:1
答案:A
解析:
解:设溶液质量为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则溶质质量为100g×20%=20g,溶剂质量为100g-20g=80g。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0g:80g=1:4。
答案:A
答案:A
11. 实验室用蔗糖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蔗糖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所需蔗糖的质量为3g
B.蔗糖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
C.量水时仰视读数会使溶液浓度偏大
D.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等
C
)A.所需蔗糖的质量为3g
B.蔗糖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
C.量水时仰视读数会使溶液浓度偏大
D.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等
答案:C
解析:
解:A. 所需蔗糖的质量为50g×6%=3g,正确。
B. 用托盘天平称量时,蔗糖放左盘,正确。
C. 量水时仰视读数,实际量取的水偏多,溶液浓度偏小,错误。
D. 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等,正确。
答案:C
B. 用托盘天平称量时,蔗糖放左盘,正确。
C. 量水时仰视读数,实际量取的水偏多,溶液浓度偏小,错误。
D. 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等,正确。
答案:C
12. (2025·宿迁洋河新区期末)某同学往如图所示的烧杯(用石蜡将烧杯和塑料片粘在一起)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蔗糖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
D
)A.蔗糖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
答案:D
解析:
该同学加入的物质溶于水时放出热量,使石蜡熔化,塑料片掉落。
A.蔗糖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
C.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
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
答案:D
A.蔗糖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
C.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
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
答案:D
13. 20℃时,四个化学实验小组各称取了不同质量的氯化钠,然后分别加入各盛有50g水的四只烧杯中,并不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然后过滤、干燥,称量剩余氯化钠的质量,记录实验数据如表。下列对该实验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 实验小组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第四组 |
| 水的质量/g | 50 | 50 | 50 | 50 |
| 称取氯化钠的质量/g | 15 | 20 | 25 | 30 |
| 剩余氯化钠的质量/g | 0 | 2 | 7 | 12 |
A.20℃时,5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18g氯化钠
B.第一组最终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第二组最终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25
D.第三组和第四组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A
)| 实验小组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第四组 |
| 水的质量/g | 50 | 50 | 50 | 50 |
| 称取氯化钠的质量/g | 15 | 20 | 25 | 30 |
| 剩余氯化钠的质量/g | 0 | 2 | 7 | 12 |
A.20℃时,5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18g氯化钠
B.第一组最终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第二组最终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25
D.第三组和第四组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A 解析: 由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的实验可知, $20^{\circ}C$ 时, 50g 水中最多能溶解 18g 氯化钠, 此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A 错误; 由题表可知, 第一组最终所得溶液中含有 15g NaCl, 故其为不饱和溶液, B 正确; 第二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18g : 50g = 9 : 25, C 正确; 第三组和第四组最终所得溶液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溶质和溶剂, 因此它们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 正确。故本题选 A。
【设计并进行实验】实验1(燃烧法):如图Ⅰ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观察到火焰呈
实验2(电解法):按如图Ⅱ所示进行电解水实验,a管中收集的气体是
【实验结论】由上述两个实验都能得到的实验结论:水是由
【拓展提升】从微观角度分析水的分解。
由图Ⅲ可知,上述反应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是
淡蓝
色,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过一会儿,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
且烧杯外壁发热。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_2 + O_2 \xrightarrow{点燃} H_2O$
,其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实验2(电解法):按如图Ⅱ所示进行电解水实验,a管中收集的气体是
氧气
。【实验结论】由上述两个实验都能得到的实验结论: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拓展提升】从微观角度分析水的分解。
由图Ⅲ可知,上述反应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是
氢原子、氧原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
可分,原子
不可分,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观粒子。答案:【设计并进行实验】实验 1(燃烧法): 淡蓝 水雾 $H_2 + O_2 \xrightarrow{点燃} H_2O$ 化合反应 实验 2(电解法): 氧气 【实验结论】氢元素和氧元素 【拓展提升】氢原子、氧原子 分子 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