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不属于化学对生活的贡献的是(
A.综合利用煤制成染料
B.研究食物腐败的原理
C.开发新型环保装修材料
D.利用卫星导航确定行车路线
D
)A.综合利用煤制成染料
B.研究食物腐败的原理
C.开发新型环保装修材料
D.利用卫星导航确定行车路线
答案:D
2. 下列物品的主要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与化学有关的是(
A.塑料水杯
B.木制桌椅
C.石雕
D.冰雕
A
)A.塑料水杯
B.木制桌椅
C.石雕
D.冰雕
答案:A
3. 苏东坡故居被称为“中国文房四宝”之祖。下列制作“文房四宝”的工艺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伐竹制笔
B.烧炭集墨
C.裁剪纸张
D.开石磨光
B
)A.伐竹制笔
B.烧炭集墨
C.裁剪纸张
D.开石磨光
答案:B
解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A.伐竹制笔,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烧炭集墨,木材燃烧生成炭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裁剪纸张,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开石磨光,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B
A.伐竹制笔,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烧炭集墨,木材燃烧生成炭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裁剪纸张,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开石磨光,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B
4. 下列各项中,体现铁的化学性质的叙述是(
A.铁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B.铁在1538℃时能够熔化成液体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D.熔化的铁在模具中可铸成铁器
C
)A.铁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B.铁在1538℃时能够熔化成液体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D.熔化的铁在模具中可铸成铁器
答案:C
5.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D
)答案:D
6. 在“影响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因素”的实验探究中,下列假设不合理的是(
A.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可能与蜡烛的质地有关
B.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可能与蜡烛的颜色有关
C.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可能与所扣烧杯的大小有关
D.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可能与蜡烛的粗细有关
B
)A.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可能与蜡烛的质地有关
B.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可能与蜡烛的颜色有关
C.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可能与所扣烧杯的大小有关
D.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可能与蜡烛的粗细有关
答案:B
7. 小明在化学课上看到老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时出现了颜色的变化,他对该现象很感兴趣,于是在课后就急忙向老师询问其原因。他的这一举动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与假设
B.收集证据
C.获得结论
D.表达与交流
D
)A.猜想与假设
B.收集证据
C.获得结论
D.表达与交流
答案:D
8. 用“○”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则图中能正确表示水分子$(H_2O)$和过氧化氢分子$(H_2O_2)$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C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
水分子(H₂O)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其分子结构为1个○连接2个●;过氧化氢分子(H₂O₂)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其分子结构为2个○相连,每个○再分别连接1个●。观察图示:②为1个○连接2个●,符合水分子结构;④为2个○相连且每个○连接1个●,符合过氧化氢分子结构。
C
C
9.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污染。下列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的排放
B.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产品
C.得到的产物为绿色的物质
D.充分利用能源、资源,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使原料都能转化为产品
C
)A.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的排放
B.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产品
C.得到的产物为绿色的物质
D.充分利用能源、资源,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使原料都能转化为产品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