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宿迁是美酒之都,下列酿酒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浸泡
B.酒曲发酵
C.蒸馏提纯
D.装瓶密封
B
)A.粮食浸泡
B.酒曲发酵
C.蒸馏提纯
D.装瓶密封
答案:B
解析:
解: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A.粮食浸泡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酒曲发酵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蒸馏提纯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装瓶密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B
A.粮食浸泡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酒曲发酵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蒸馏提纯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装瓶密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B
2. 下列关于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氢气有可燃性,可作高能燃料
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可用于灭火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
D.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生产烟花
B
)A.氢气有可燃性,可作高能燃料
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可用于灭火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
D.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生产烟花
答案:B
3.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D.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
C
)A.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D.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
答案:C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C
)
答案:C
5. 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水与冰块混合得到混合物
B.净水的常用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
C.天然淡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矿物质和细菌
D.水电解时所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
A
)A.水与冰块混合得到混合物
B.净水的常用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
C.天然淡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矿物质和细菌
D.水电解时所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
答案:A
6.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2个氢原子:$H_2$
B.铵根离子:$NH_3$
C.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P_2O_5$
D.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overset{-2}{S}$
C
)A.2个氢原子:$H_2$
B.铵根离子:$NH_3$
C.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P_2O_5$
D.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overset{-2}{S}$
答案:C
解析:
A. 2个氢原子表示为2H,$H_2$表示氢气或1个氢分子,A错误。
B. 铵根离子表示为$NH_4^+$,$NH_3$表示氨气,B错误。
C. 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_2O_5$,C正确。
D. 硫单质中硫元素化合价为0,应表示为$\overset{0}{S}$,D错误。
答案:C
B. 铵根离子表示为$NH_4^+$,$NH_3$表示氨气,B错误。
C. 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_2O_5$,C正确。
D. 硫单质中硫元素化合价为0,应表示为$\overset{0}{S}$,D错误。
答案:C
7. 布洛芬(化学式为$C_1_3H_1_8O_2)$为解热镇痛类药,有镇痛、抗炎作用,可用于缓解感冒引起的发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布洛芬由碳、氢、氧原子构成
B.1个布洛芬分子中含有33个原子
C.布洛芬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6g
D.布洛芬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B
)A.布洛芬由碳、氢、氧原子构成
B.1个布洛芬分子中含有33个原子
C.布洛芬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6g
D.布洛芬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答案:B
解析:
解:
A. 布洛芬由布洛芬分子构成,其分子由碳、氢、氧原子构成,A错误;
B. 1个布洛芬分子含原子数:13+18+2=33,B正确;
C. 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不是“g”,C错误;
D. 布洛芬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13):(1×18):(16×2)=156:18:32,碳元素质量分数最高,D错误。
结论:B
A. 布洛芬由布洛芬分子构成,其分子由碳、氢、氧原子构成,A错误;
B. 1个布洛芬分子含原子数:13+18+2=33,B正确;
C. 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不是“g”,C错误;
D. 布洛芬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13):(1×18):(16×2)=156:18:32,碳元素质量分数最高,D错误。
结论:B
8. 化学课程培养核心素养,体现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观念: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B.科学思维: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C.科学探究与实践:可通过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D.科学态度与责任:保护水资源一方面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B
)A.化学观念: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B.科学思维: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C.科学探究与实践:可通过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D.科学态度与责任:保护水资源一方面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答案:B
9. 图像能直观地体现出化学变化中的各种变化关系。下列能正确表示对应关系的是(
B
)答案:B 解析: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反应结束,温度恢复至室温,压强逐渐减小,最终压强一定比反应前小,A错误。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密闭容器中加热氧化汞,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B正确。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钾固体,氯化钠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但是还能继续溶解氯化钾,故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大,待氯化钾溶液饱和后,溶液的质量不再变化,C错误。一定质量的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质量从0开始增加,至完全反应后不再发生改变,D错误。故本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