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通城学典课时作业本答案 2025年通城学典课时作业本九年级化学上册鲁教版江苏专版 第31页解析答案
13. (8分)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试管

(2)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不考虑棉花)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KClO_{3}\xlongequal[\triangle ]{MnO_{2}} 2KCl + 3O_{2}\uparrow }$
。实验结束后应
a
(填字母)。
a. 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b. 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3)实验室若选用C装置作为制取$CO_2$的发生装置,其优点是
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写出实验室制取$CO_2$的化学方程式:
${CaCO_{3} + 2HCl\xlongequal{}CaCl_{2} + H_{2}O + CO_{2}\uparrow }$
,若用G装置收集$CO_2,$气体应从
a
(填“a”或“b”)端通入。
(4)乙炔$(C_2H_2)$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块状电石(主要成分是$CaC_2)$和水在常温下制取乙炔气体,该反应非常剧烈,且会放出大量的热。为得到平稳的气流,应选择
B
(填装置字母)装置作为制取乙炔的发生装置,可选用
F
(填装置字母)装置收集乙炔气体。
答案:(1)试管 (2)${2KClO_{3}\xlongequal[\triangle ]{MnO_{2}} 2KCl + 3O_{2}\uparrow }$(或${2KMnO_{4}\xlongequal{\triangle }K_{2}MnO_{4} + MnO_{2} + O_{2}\uparrow }$) a (3)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aCO_{3} + 2HCl\xlongequal{}CaCl_{2} + H_{2}O + CO_{2}\uparrow }$ a (4)B F(或E;或G)
14. (7分)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承诺。为此某小组对二氧化碳的来源、吸收、转化以及低碳措施产生兴趣,开启“低碳行动”项目化学习探究之旅。
任务一:探究家庭中二氧化碳的来源。
【设计并进行实验】同学们走进厨房,用两个相同的塑料瓶分别收集了燃气灶炒菜前后灶台旁的气体。设计如图甲实验,放在阳光下照射,观察水柱的移动情况。
【实验现象】(1)红墨水水柱向
(填“左”或“右”)边移动。
【实验结论】炒菜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说明燃气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




任务二:实验室模拟吸收二氧化碳的原理。
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乙装置测量了反应前后圆底烧瓶内压强的变化。
步骤1:某同学检验了图乙中装置的气密性,得到如右侧图像,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步骤2:两瓶250mL的烧瓶内收集满$CO_2$气体,注射器内各装有85mL的水和澄清石灰水,连接好装置和压力传感器。打开活塞1和活塞2,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1,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烧瓶。观察传感器定量实时地传回烧瓶内气压变化形成的图像情况如图丙所示。
(2)步骤1中该同学检查气密性的操作是打开活塞1和活塞2,
(填“推”或“拉”)注射器活塞一段距离后停止。
(3)图丙中,表示注入的是澄清石灰水的是曲线
(填“Ⅰ”或“Ⅱ”)。
(4)图丙中,AB段压强上升的原因是
将注射器里的液体全部注入烧瓶中,造成烧瓶内的气体被压缩,压强迅速增大

任务三:制定低碳行动方案。
(5)通过该项目的探究,小组同学对低碳行动有了新的认识,请将下表补充完整。
|低碳途径|低碳行动具体措施|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举出一种具体做法:
使用新能源(合理答案均可)
|
|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植树造林,利用绿色植物
光合
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_2$|
|二氧化碳的转化和封存|二氧化碳与氨气$(NH_3)$在高温、高压下可以合成尿素$[CO(NH_2)_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_{2} + 2NH_{3}\xlongequal{高温、高压}CO(NH_{2})_{2} + H_{2}O}$
|
答案:(1)左 (2)拉 (3)Ⅱ (4)将注射器里的液体全部注入烧瓶中,造成烧瓶内的气体被压缩,压强迅速增大 (5)使用新能源(合理答案均可) 光合 ${CO_{2} + 2NH_{3}\xlongequal{高温、高压}CO(NH_{2})_{2} + H_{2}O}$ 解析:(1)燃气燃烧后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故右侧瓶内二氧化碳含量高,放在阳光下照射,右侧瓶内温度高于左侧瓶内,右侧瓶内压强大于左侧瓶内,故红墨水柱向左边移动。(2)由图乙中图像可知,压强先变小,说明该同学进行气密性检查的操作是打开活塞1和活塞2,拉注射器活塞一段距离后停止。(3)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气体体积比在澄清石灰水中少,故注入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气体减少多,压强减小幅度大,因此曲线Ⅱ是表示注入澄清石灰水的瓶内压强变化曲线。(4)实验中迅速将注射器里的液体全部注入烧瓶中,造成烧瓶内的气体被压缩,压强迅速增大,即AB段压强上升。
解析:
(1)左
(2)拉
(3)Ⅱ
(4)将注射器里的液体全部注入烧瓶中,造成烧瓶内的气体被压缩,压强迅速增大
(5)使用新能源(合理答案均可);光合;${CO_{2} + 2NH_{3}\xlongequal{高温、高压}CO(NH_{2})_{2} + H_{2}O}$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