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一定
温度
下、一定量的水中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
的溶液,称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
的溶液,称为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答案:温度 继续溶解某种溶质 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
2. 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的依据是看在一定条件下,加入某种物质是否能继续溶解。一般来说,可以向原溶液中再加入少量
原溶质
,若不再溶解,则说明原溶液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若继续溶解,则说明原溶液是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答案:原溶质 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3. 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一般情况下,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增加溶质
、减少溶剂
、改变温度
;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增加溶剂
、减少溶质
、改变温度
。答案:增加溶质 减少溶剂 改变温度 增加溶剂 减少溶质 改变温度
解析: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增加溶剂、减少溶质、改变温度。
4. 溶液浓、稀与溶液饱和、不饱和只是考虑的角度不同,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饱和溶液
不一定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稀溶液。只有在相同温度
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才比其不饱和溶液浓度大。答案:不一定 不一定 温度
1. 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A.浓溶液
B.稀溶液
C.含有100g水的溶液
D.相同条件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D
)A.浓溶液
B.稀溶液
C.含有100g水的溶液
D.相同条件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答案:D
2. (2024·宿迁沭阳期中)25℃时向一定量$KNO_3$的不饱和溶液中逐渐加入$KNO_3$固体,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C
)答案:C
解析:
不饱和溶液中原本含有一定量溶质,初始溶质质量不为0。加入KNO₃固体时,溶质质量先增加,达到饱和后不再变化。图像起点不为原点,先上升后水平。
答案:C
答案:C
3. 室温下,分别向四个装有等质量水的烧杯中加入硝酸钾固体,且所加固体的质量依次减小,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2)若对A、B两烧杯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
(3)欲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1)
AB
(填字母,下同)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C
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D
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2)若对A、B两烧杯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
B
(填字母)。(3)欲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加硝酸钾固体(或蒸发水分等合理答案均可)
。答案:(1) AB C D (2) B (3) 加硝酸钾固体(或蒸发水分等合理答案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