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请你描述甲曲中“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2 分)
2. 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的词。(4 分)
|文言词句|方法|解释|
|(1)目似瞑|根据造字方法推测:瞑,翕目也。翕,合也。目,人眼也。|瞑:
|(2)屠暴起|查阅词典法:①凶狠,残酷;②鼓起来,突出;③突然而且猛烈;④过分急躁的。|暴:
|(3)鼠尽而鸡亦尽|课内迁移法:骨已尽|尽:
|(4)窃吾食|联想词语法:鼠窃狗盗|窃:
3. 你认为乙文中的情节可以概括为(3 分) (
4. 读完文章内容,请你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2)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
5. 同样是写动物,但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却不同。乙文中蒲松龄告诉我们面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户一样勇敢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那甲曲、丙文分别借动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呢? 请你简要分析。(4 分)
示例:在萧瑟的秋风中,一片片黄叶飞舞。荒凉的古道上,路边的野草都已经枯萎。饱尝乡愁的游子牵着一匹瘦马,缓慢孤独地行走着,心里充满了对家的思念。
2. 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的词。(4 分)
|文言词句|方法|解释|
|(1)目似瞑|根据造字方法推测:瞑,翕目也。翕,合也。目,人眼也。|瞑:
闭上眼睛
||(2)屠暴起|查阅词典法:①凶狠,残酷;②鼓起来,突出;③突然而且猛烈;④过分急躁的。|暴:
③
(填序号)||(3)鼠尽而鸡亦尽|课内迁移法:骨已尽|尽:
完,没有了
||(4)窃吾食|联想词语法:鼠窃狗盗|窃:
偷
|3. 你认为乙文中的情节可以概括为(3 分) (
B
)4. 读完文章内容,请你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迷惑敌方的。
(2)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
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擅长捉老鼠和鸡。
5. 同样是写动物,但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却不同。乙文中蒲松龄告诉我们面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户一样勇敢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那甲曲、丙文分别借动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呢? 请你简要分析。(4 分)
示例:甲曲中,马致远刻画了"瘦马"这一形象,令我们联想到游子奔波得太久、太疲倦,甚至可能处境困窘,连马都累瘦了。丙文中赵人因为鼠患而养猫;儿子因为猫吃掉鸡,而要赶走猫。父亲告诉儿子养猫的用意。作者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分清问题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不可因小失大(或者要多看别人的优点,不要抓住别人的缺点不放)。
答案:1.示例:在萧瑟的秋风中,一片片黄叶飞舞。荒凉的古道上,路边的野草都已经枯萎。饱尝乡愁的游子牵着一匹瘦马,缓慢孤独地行走着,心里充满了对家的思念。
2.(1)闭上眼睛 (2)③ (3)完,没有了 (4)偷
3.B 【解析】乙文第一段写的是屠户的情况窘迫,背靠柴堆与狼相持,为御狼。第二段记叙了屠户杀掉两只狼的经过,为杀狼。第三段是作者从这一事件上生出来的议论,为议狼。故选B。
4.(1)(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迷惑敌方的。 (2)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擅长捉老鼠和鸡。
5.示例:甲曲中,马致远刻画了"瘦马"这一形象,令我们联想到游子奔波得太久、太疲倦,甚至可能处境困窘,连马都累瘦了。丙文中赵人因为鼠患而养猫;儿子因为猫吃掉鸡,而要赶走猫。父亲告诉儿子养猫的用意。作者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分清问题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不可因小失大(或者要多看别人的优点,不要抓住别人的缺点不放)。
2.(1)闭上眼睛 (2)③ (3)完,没有了 (4)偷
3.B 【解析】乙文第一段写的是屠户的情况窘迫,背靠柴堆与狼相持,为御狼。第二段记叙了屠户杀掉两只狼的经过,为杀狼。第三段是作者从这一事件上生出来的议论,为议狼。故选B。
4.(1)(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迷惑敌方的。 (2)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擅长捉老鼠和鸡。
5.示例:甲曲中,马致远刻画了"瘦马"这一形象,令我们联想到游子奔波得太久、太疲倦,甚至可能处境困窘,连马都累瘦了。丙文中赵人因为鼠患而养猫;儿子因为猫吃掉鸡,而要赶走猫。父亲告诉儿子养猫的用意。作者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分清问题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不可因小失大(或者要多看别人的优点,不要抓住别人的缺点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