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古诗,根据对话完成填空。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南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你和小联在研读此诗。
小联:通过查询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我了解了陆游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
你:是的。结合“尚思为国戍轮台”的“尚”字和前一句中的“1.
小联:你能具体说一说吗?
你:2.
小联:你分析得太好了! 我们总结一下读懂诗意的方法吧。
你:读懂诗意,除了结合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还可以3.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南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你和小联在研读此诗。
小联:通过查询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我了解了陆游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
你:是的。结合“尚思为国戍轮台”的“尚”字和前一句中的“1.
僵卧
”一词,我们能更真切地感受这份情怀。小联:你能具体说一说吗?
你:2.
“僵卧”一词写出了作者的老病之状,“尚”字点明其还想着为国守卫边关,两者构成对比,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报国之志。
小联:你分析得太好了! 我们总结一下读懂诗意的方法吧。
你:读懂诗意,除了结合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还可以3.
联系上下文品读关键词
。答案:1.示例:僵卧
2.示例:“僵卧”一词写出了作者的老病之状,“尚”字点明其还想着为国守卫边关,两者构成对比,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报国之志。
3.联系上下文品读关键词
2.示例:“僵卧”一词写出了作者的老病之状,“尚”字点明其还想着为国守卫边关,两者构成对比,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报国之志。
3.联系上下文品读关键词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甲】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乙】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①
[南北朝]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注释】①此诗是江总晚年归乡路过薇山亭时,正值重阳节,有感而发所写。
1. 重阳节诗歌朗诵会上,潇潇想朗诵甲诗。请你结合朗诵技巧——语气、重音、停连,帮她设计甲诗画线句子的朗读,并说说理由。
2. 两首诗都写到了“菊”,说说诗人借“菊”抒发的感情有何异同。
【甲】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乙】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①
[南北朝]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注释】①此诗是江总晚年归乡路过薇山亭时,正值重阳节,有感而发所写。
1. 重阳节诗歌朗诵会上,潇潇想朗诵甲诗。请你结合朗诵技巧——语气、重音、停连,帮她设计甲诗画线句子的朗读,并说说理由。
示例:在“遥怜”和“故园菊”之间稍作停顿,语气略带无奈和哀伤;重音放在“遥怜”“故园菊”和“战场开”上,以突出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主题;整个句子的语速可以稍慢一些,以表现出诗人的深情和凝重。理由:该设计能够更好地表现出诗人对故园菊花的怜爱和对战争的痛恨。
2. 两首诗都写到了“菊”,说说诗人借“菊”抒发的感情有何异同。
相同点:都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不同点:甲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故乡的深深忧虑和哀思;乙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生活的向往和怀念之情。
答案:1.示例:在“遥怜”和“故园菊”之间稍作停顿,语气略带无奈和哀伤;重音放在“遥怜”“故园菊”和“战场开”上,以突出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主题;整个句子的语速可以稍慢一些,以表现出诗人的深情和凝重。理由:该设计能够更好地表现出诗人对故园菊花的怜爱和对战争的痛恨。
2.相同点:都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不同点:甲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故乡的深深忧虑和哀思;乙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生活的向往和怀念之情。
2.相同点:都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不同点:甲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故乡的深深忧虑和哀思;乙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生活的向往和怀念之情。
1. 自古以来,人们对秋天总有相似的感受,如甲诗中的“寂寥”和丙诗中的“
2. 虽然伤春悲秋是古诗文的常用主题,但以上三首诗歌却另立新见,如甲诗中“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豪情和“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明丽。杨万里的《秋山二首》都选用了“枫”这个意象,笔下的秋天也各有情致,请你选择乙、丙两诗中的其中一首,结合诗句说说你的体会。
我选
索莫
”。2. 虽然伤春悲秋是古诗文的常用主题,但以上三首诗歌却另立新见,如甲诗中“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豪情和“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明丽。杨万里的《秋山二首》都选用了“枫”这个意象,笔下的秋天也各有情致,请你选择乙、丙两诗中的其中一首,结合诗句说说你的体会。
我选
乙
(填序号)诗,第三、四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枫树当作人来写,它夜间偷饮了美酒,面色变红,却央求松树为它遮掩醉容,可爱的小枫树恰恰展现了秋天的明丽和生机。
答案:1.索莫
2.示例一:乙 第三、四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枫树当作人来写,它夜间偷饮了美酒,面色变红,却央求松树为它遮掩醉容,可爱的小枫树恰恰展现了秋天的明丽和生机。
示例二:丙 诗人抓住柿叶和枫林“红”的特点,觉得火红一片犹如春天般绚烂,写出了秋天的生机。
2.示例一:乙 第三、四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枫树当作人来写,它夜间偷饮了美酒,面色变红,却央求松树为它遮掩醉容,可爱的小枫树恰恰展现了秋天的明丽和生机。
示例二:丙 诗人抓住柿叶和枫林“红”的特点,觉得火红一片犹如春天般绚烂,写出了秋天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