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3 分)______
5. 选文中“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句式的运用有什么作用?(3 分)______
6. 品析语言。(6 分)
(1)肥胖的黄蜂
(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3 分)______
7. 选文中对拔何首乌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试从“我”的心理和百草园对“我”的影响两个方面回答。(4 分)______
8. 作者如此有兴致地描写百草园,有什么用意?(4 分)______
选文描写了百草园中有趣的自然景物。
5. 选文中“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句式的运用有什么作用?(3 分)______
既写出了园中的乐趣无穷,又写出了儿童喜欢玩耍的心态。
6. 品析语言。(6 分)
(1)肥胖的黄蜂
伏
在菜花上。(从词语运用的角度品析)(3 分)______“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
(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3 分)______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带来的无限生机与乐趣。
7. 选文中对拔何首乌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试从“我”的心理和百草园对“我”的影响两个方面回答。(4 分)______
表现出“我”好奇的心理,想找到一块像人形的何首乌根;同时表现出百草园对“我”来说既富有神秘感,又富有吸引力。
8. 作者如此有兴致地描写百草园,有什么用意?(4 分)______
通过描写百草园的无限乐趣,表达了对自由、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的怀念。
答案:4. 选文描写了百草园中有趣的自然景物。 5. 既写出了园中的乐趣无穷,又写出了儿童喜欢玩耍的心态。 6.
(1)“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
(2)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带来的无限生机与乐趣。 7. 表现出“我”好奇的心理,想找到一块像人形的何首乌根;同时表现出百草园对“我”来说既富有神秘感,又富有吸引力。 8. 通过描写百草园的无限乐趣,表达了对自由、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的怀念。
(1)“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
(2)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带来的无限生机与乐趣。 7. 表现出“我”好奇的心理,想找到一块像人形的何首乌根;同时表现出百草园对“我”来说既富有神秘感,又富有吸引力。 8. 通过描写百草园的无限乐趣,表达了对自由、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的怀念。
1. 建议用时:15 分钟 总分:17 分 实际用时:______ 得分:______
(2024·浙江丽水龙泉市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麦 场
露 渊
①今天外出路过郊区村庄,看到那些挺着肚子的麦苗倍感亲切,我仿佛已经闻到了它特有的麦香味。
②我的年少时光,是在麦场中度过的。所谓麦场就是收麦子的时候,把自家田里所有的麦子都集中在一起,先扎堆,选个好天气再一捆一捆晒开,等太阳照去麦穗上浮着的露水就可以铺场了。
③铺场可是个技术活,首先在麦场中间立起一捆麦子,然后顺时针均匀地一层一层把麦秆铺成圆形,铺好的麦场看起来只有金黄的麦穗,看不到麦秆,能把麦场铺成这样的一般都是长辈们。像我,这个时候只配搬麦捆,解绳子。
④记忆中最初碾麦子的场景是父亲牵着我家的骡子套着石头磙子,一圈一圈地碾压,我们拿着扫把在边上把那些被碾压出局的麦穗尽量扫进去。天气很热,父亲不时地用脖子上的毛巾擦汗。骡子也是,我看见它大张着鼻孔,喘着粗气奋力前行,身上到处都是一条条汗水印子。牵着骡子反复碾压,直到看见麦穗和麦秆发白,变得柔软,父亲才牵着骡子走出麦场在一边歇着,喝口茶,用草帽当作扇子,古铜色的褶子脸上洋溢着满满的笑。
⑤这时候母亲拿着一种叫作木叉的工具开始拾麦秆。只见母亲把木叉反扣在麦秆上,轻轻地拾那些没有麦粒的麦秆子,母亲拾成堆,我和姐姐抱出麦场。天气很热,麦场上压碎的麦秆子像浮尘一样到处都是,落在我们的头上和脖子里,我们满身的汗水和那些浮尘黏在一起,真是奇痒无比。
⑥这样的工序进行三次,那些麦粒就彻底脱离了麦秆。姐姐用推板往前推那些麦粒,母亲用扫把在后面扫,父亲用木锹把麦粒堆到一起。金色的夕阳下,我们的麦粒堆成形,这时候的晚风是最通人情世故的,它会慢慢登场,合着父母喜悦的心情。只见父亲把嘴唇隆成圆形,开始一边扬场一边吹口哨,那可不是一般的口哨,那是庄稼人和风的暗号。
⑦父亲站在麦粒堆边,手里紧握着簸箕,俨然是一位将军。随着风向,扬起一木锹带有麦秆和麦屑的麦粒,那些麦粒黄灿灿地落在附近光滑的地面上,麦秆和麦屑就被风吹起。整套动作下来,干净又麻利,令人目不暇接。
⑧装麦子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候。父亲捧起麦粒,闭上眼睛,闻着麦香很是陶醉。我们会迫不及待地抓起麦粒吹一下,仰起头把那些麦粒放进嘴里,越嚼越香,泛着白面味,那种喜悦和幸福如今还在内心深处珍藏。
⑨然而我们的麦粒还没来得及清理,大雨突然造访,笸斗、扫帚、木锹……样样家伙都用上,七手八脚忙,总算把麦子用塑料布遮住了。以防万一,父亲不得不在雨中去看守麦场,那幅场景,我记忆犹新。
⑩我提着马灯,姐姐端着饭盆,倾斜着身子,尽量把饭盆子遮住不让雨水侵犯。她的两只眼睛眯成一道线,时而使劲闭上一只眼睛,摇摇头,尽可能地甩去一点点雨水。雨水遮住了我的眼睛,我好想哭,一只手不停地抹着眼睛上的雨水。
⑪远远地看见父亲把化肥袋子折进去一个角顶在头上,在架子车下面铺了一个袋子坐在那里,孤独地呆愣着。好在这种天气蚊子很少,它们弱小的身躯,无法抵御风雨交加的夜晚,所以不知去向。
⑫父亲接过饭盆子,架子车很小,没办法让我们三个人都能躲在下面避雨,父亲怕我们淋雨,让我们回去了。我提着马灯,姐姐拉着我的手,就在拐弯处我看到了父亲若隐若现的背影。
⑬我不知道支撑父亲生存的到底是什么,也不知道那个雨夜,父亲高大的身躯是怎么屈服在架子车下度过的。只是那个夜晚,父亲的身影让我觉得,庄稼人是这个世界上最辛苦最伟大的人。时至今日,每当我有过不去的坎,父亲在那个雨夜看守麦场的身影都会及时浮现在脑海,让我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与接受生活的风雨。
(有改动)
★1. 【初读·梳理】选文回忆了作者幼时一家人
2. 【朗读·配乐】按要求为选段配乐并完成朗读设计。(3 分)
A. 低沉舒缓的钢琴曲 B. 紧张急促的鼓乐曲 C. 悠扬明快的提琴曲
朗读卡 1
然而我们的麦粒还没来得及清理,大雨突然造访,笸斗、扫帚、木锹……样样家伙都用上,七手八脚忙,总算把麦子用塑料布遮住了。
【设计思路】我选择 B 做背景音乐。朗读时语速要加快,“突然”“样样”“总算”等词重读,突出雨下得急且大,表现了作者一家遮麦子时的着急无措和成功后的庆幸心理。
朗读卡 2
牵着骡子反复碾压,直到看见麦穗和麦秆发白,变得柔软,父亲才牵着骡子走出麦场在一边歇着,喝口茶,用草帽当作扇子,古铜色的褶子脸上洋溢着满满的笑。
【设计思路】
3. 【析读·批注】回忆性散文常常双重视角交织。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表格。(6 分)
|视角|《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麦场》|
|儿童视角|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批注:对百草园中的动植物们一一告别,这是童年视角的小鲁迅最情真意切的直接表达,充满童趣。|父亲站在麦粒堆边,手里紧握着簸箕,俨然是一位将军。(1)批注:
|成人视角|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我的乐园。(2)批注:

4. 【研读·联结】同样写夏季淋雨,刘湛秋说:“可这时雨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你会更喜欢一切。”而本篇文章的作者却有不一样的感触。请结合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以及整篇文章分析其原因。(4 分)
(2024·浙江丽水龙泉市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麦 场
露 渊
①今天外出路过郊区村庄,看到那些挺着肚子的麦苗倍感亲切,我仿佛已经闻到了它特有的麦香味。
②我的年少时光,是在麦场中度过的。所谓麦场就是收麦子的时候,把自家田里所有的麦子都集中在一起,先扎堆,选个好天气再一捆一捆晒开,等太阳照去麦穗上浮着的露水就可以铺场了。
③铺场可是个技术活,首先在麦场中间立起一捆麦子,然后顺时针均匀地一层一层把麦秆铺成圆形,铺好的麦场看起来只有金黄的麦穗,看不到麦秆,能把麦场铺成这样的一般都是长辈们。像我,这个时候只配搬麦捆,解绳子。
④记忆中最初碾麦子的场景是父亲牵着我家的骡子套着石头磙子,一圈一圈地碾压,我们拿着扫把在边上把那些被碾压出局的麦穗尽量扫进去。天气很热,父亲不时地用脖子上的毛巾擦汗。骡子也是,我看见它大张着鼻孔,喘着粗气奋力前行,身上到处都是一条条汗水印子。牵着骡子反复碾压,直到看见麦穗和麦秆发白,变得柔软,父亲才牵着骡子走出麦场在一边歇着,喝口茶,用草帽当作扇子,古铜色的褶子脸上洋溢着满满的笑。
⑤这时候母亲拿着一种叫作木叉的工具开始拾麦秆。只见母亲把木叉反扣在麦秆上,轻轻地拾那些没有麦粒的麦秆子,母亲拾成堆,我和姐姐抱出麦场。天气很热,麦场上压碎的麦秆子像浮尘一样到处都是,落在我们的头上和脖子里,我们满身的汗水和那些浮尘黏在一起,真是奇痒无比。
⑥这样的工序进行三次,那些麦粒就彻底脱离了麦秆。姐姐用推板往前推那些麦粒,母亲用扫把在后面扫,父亲用木锹把麦粒堆到一起。金色的夕阳下,我们的麦粒堆成形,这时候的晚风是最通人情世故的,它会慢慢登场,合着父母喜悦的心情。只见父亲把嘴唇隆成圆形,开始一边扬场一边吹口哨,那可不是一般的口哨,那是庄稼人和风的暗号。
⑦父亲站在麦粒堆边,手里紧握着簸箕,俨然是一位将军。随着风向,扬起一木锹带有麦秆和麦屑的麦粒,那些麦粒黄灿灿地落在附近光滑的地面上,麦秆和麦屑就被风吹起。整套动作下来,干净又麻利,令人目不暇接。
⑧装麦子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候。父亲捧起麦粒,闭上眼睛,闻着麦香很是陶醉。我们会迫不及待地抓起麦粒吹一下,仰起头把那些麦粒放进嘴里,越嚼越香,泛着白面味,那种喜悦和幸福如今还在内心深处珍藏。
⑨然而我们的麦粒还没来得及清理,大雨突然造访,笸斗、扫帚、木锹……样样家伙都用上,七手八脚忙,总算把麦子用塑料布遮住了。以防万一,父亲不得不在雨中去看守麦场,那幅场景,我记忆犹新。
⑩我提着马灯,姐姐端着饭盆,倾斜着身子,尽量把饭盆子遮住不让雨水侵犯。她的两只眼睛眯成一道线,时而使劲闭上一只眼睛,摇摇头,尽可能地甩去一点点雨水。雨水遮住了我的眼睛,我好想哭,一只手不停地抹着眼睛上的雨水。
⑪远远地看见父亲把化肥袋子折进去一个角顶在头上,在架子车下面铺了一个袋子坐在那里,孤独地呆愣着。好在这种天气蚊子很少,它们弱小的身躯,无法抵御风雨交加的夜晚,所以不知去向。
⑫父亲接过饭盆子,架子车很小,没办法让我们三个人都能躲在下面避雨,父亲怕我们淋雨,让我们回去了。我提着马灯,姐姐拉着我的手,就在拐弯处我看到了父亲若隐若现的背影。
⑬我不知道支撑父亲生存的到底是什么,也不知道那个雨夜,父亲高大的身躯是怎么屈服在架子车下度过的。只是那个夜晚,父亲的身影让我觉得,庄稼人是这个世界上最辛苦最伟大的人。时至今日,每当我有过不去的坎,父亲在那个雨夜看守麦场的身影都会及时浮现在脑海,让我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与接受生活的风雨。
(有改动)
★1. 【初读·梳理】选文回忆了作者幼时一家人
铺麦场
→碾麦子→拾麦秆
→堆麦子→装麦子的过程,但“我”和姐姐冒雨给父亲送饭
(填写事件)使“我”自喜而悲,却也获得了新的启示。(4 分)2. 【朗读·配乐】按要求为选段配乐并完成朗读设计。(3 分)
A. 低沉舒缓的钢琴曲 B. 紧张急促的鼓乐曲 C. 悠扬明快的提琴曲
朗读卡 1
然而我们的麦粒还没来得及清理,大雨突然造访,笸斗、扫帚、木锹……样样家伙都用上,七手八脚忙,总算把麦子用塑料布遮住了。
【设计思路】我选择 B 做背景音乐。朗读时语速要加快,“突然”“样样”“总算”等词重读,突出雨下得急且大,表现了作者一家遮麦子时的着急无措和成功后的庆幸心理。
朗读卡 2
牵着骡子反复碾压,直到看见麦穗和麦秆发白,变得柔软,父亲才牵着骡子走出麦场在一边歇着,喝口茶,用草帽当作扇子,古铜色的褶子脸上洋溢着满满的笑。
【设计思路】
示例一:我选择 A 做背景音乐。朗读时语速要减慢,“反复”“直到”“才”“满满”等词重读,突出父亲劳作的细心与辛劳,表现父亲虽辛苦但满足收获的喜悦心情。示例二:我选择 C 做背景音乐。朗读时语速要减慢,“牵”“喝”“洋溢”等词重读,突出父亲劳作后的惬意以及收获麦子后的喜悦。
3. 【析读·批注】回忆性散文常常双重视角交织。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表格。(6 分)
|视角|《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麦场》|
|儿童视角|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批注:对百草园中的动植物们一一告别,这是童年视角的小鲁迅最情真意切的直接表达,充满童趣。|父亲站在麦粒堆边,手里紧握着簸箕,俨然是一位将军。(1)批注:
把准备扬场的父亲当作将军,突出父亲形象的高大,充满童趣。
||成人视角|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我的乐园。(2)批注:
与百草园已相隔七八年没见,这是成年鲁迅对童年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怀念,充满深情。
|时至今日,每当我有过不去的坎……去面对与接受生活的风雨。批注:父亲看守麦场的身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这是成年视角的作者从父亲身上得到的生活启示,饱含深意。|
4. 【研读·联结】同样写夏季淋雨,刘湛秋说:“可这时雨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你会更喜欢一切。”而本篇文章的作者却有不一样的感触。请结合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以及整篇文章分析其原因。(4 分)
刘湛秋运用多感官描写,细致描写了夏雨的热烈粗犷,体现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而本文作者通过记叙一家人从收割麦子到雨夜给守场的父亲送饭的事,突出了劳动人民的伟大,写出了要鼓起勇气面对生活的风雨。两篇文章都写到了雨,但表达的情感截然不同。
答案:1. 铺麦场 拾麦秆 “我”和姐姐冒雨给父亲送饭 2. 示例一:我选择 A 做背景音乐。朗读时语速要减慢,“反复”“直到”“才”“满满”等词重读,突出父亲劳作的细心与辛劳,表现父亲虽辛苦但满足收获的喜悦心情。示例二:我选择 C 做背景音乐。朗读时语速要减慢,“牵”“歌”“喝”“洋溢”等词重读,突出父亲劳作后的惬意以及收获麦子后的喜悦。 3.
(1)把准备扬场的父亲当作将军,突出父亲形象的高大,充满童趣。
(2)与百草园已相隔七八年没见,这是成年鲁迅对童年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怀念,充满深情。 4. 刘湛秋运用多感官描写,细致描写了夏雨的热烈粗犷,体现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而本文作者通过记叙一家人从收割麦子到雨夜给守场的父亲送饭的事,突出了劳动人民的伟大,写出了要鼓起勇气面对生活的风雨。两篇文章都写到了雨,但表达的情感截然不同。
(1)把准备扬场的父亲当作将军,突出父亲形象的高大,充满童趣。
(2)与百草园已相隔七八年没见,这是成年鲁迅对童年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怀念,充满深情。 4. 刘湛秋运用多感官描写,细致描写了夏雨的热烈粗犷,体现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而本文作者通过记叙一家人从收割麦子到雨夜给守场的父亲送饭的事,突出了劳动人民的伟大,写出了要鼓起勇气面对生活的风雨。两篇文章都写到了雨,但表达的情感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