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启东中学作业本 2025年启东中学作业本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第71页解析答案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学而时
之(
温习
)
(2)与朋友交而不
乎(
诚信
)
(3)三十而
(
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
(4)
疏食(
)
(5)博学而
志(
坚定
)
(6)人不知而不
(
生气,恼怒
)
(7)温
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
(8)学而不思则
(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
答案:1.
(1)温习
(2)诚信
(3)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4)吃
(5)坚定
(6)生气,恼怒
(7)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8)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4分)
(1)温
而知新
古义:
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今义:
过去的,从前的

(2)
为师矣
古义:
可以凭借
今义:
表示可能或能够

(3)择其
而从之
古义:
好的方面,优点
今义:
善良的人

(4)吾
三省吾身
古义:
每天
今义:
太阳

答案:2.
(1)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过去的,从前的
(2)可以凭借 表示可能或能够
(3)好的方面,优点 善良的人
(4)每天 太阳
3. 古诗文默写。(12分)
(1)孔子用“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来表现自己宁愿贫贱而坚守“义”,用“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
回也不改其乐
”来赞赏颜回安贫乐道的品质。
(2)在《论语·子罕》中,孔子用“
逝者如斯夫
,
不舍昼夜
”这句话,告诫我们时光易逝,要珍惜时间,发扬只争朝夕的精神。
(3)《〈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4)《〈论语〉十二章》中强调不仅要学习别人的优点,还要看到别人的缺点,并引以为戒的句子是:
择其善者而从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

(5)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正所谓“
三人行
,
必有我师焉
”(用《〈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来回答),这话一点儿也不错。
答案:3.
(1)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2)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3)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4)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5)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
)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作者是孔子。
B.孔子,名丘,“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
C.“箪”是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也有用芦苇制成的;“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在《〈论语〉十二章》中泛指平民百姓。
D.《论语》为语录体著作,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答案:4.A 【解析】“作者是孔子”说法错误。
5.
“不亦说乎”的“说”是喜悦的意思。古代“喜说”和“论说”用的都是一个字:说。从汉代以后才出现“悦”。《论语》是春秋时期的作品,那个时候还没有出现“悦”,所以“说”不可以写作“悦”。

6. (1)
A
(2)
B
(3)
A

7.
选择他们的优点而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我有)就去改正它。

8. |我的别名 |
知新
|
“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 求学问的过程中,要经常温习学过的知识,以期从中得出新意。
|
答案:5.“不亦说乎”的“说”是喜悦的意思。古代“喜说”和“论说”用的都是一个字:说。从汉代以后才出现“悦”。《论语》是春秋时期的作品,那个时候还没有出现“悦”,所以“说”不可以写作“悦”。 6.
(1)A
(2)B
(3)A 【解析】
(1)句意: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习:复习。故选 A。
(2)句意: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堪:忍受。故选 B。
(3)句意: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义:合乎正义。故选 A。 7.选择他们的优点而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我有)就去改正它。
 8.示例:知新 “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 求学问的过程中,要经常温习学过的知识,以期从中得出新意。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