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启东中学作业本 2025年启东中学作业本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第181页解析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横溪堂春晓(其一)
[宋]虞似良
一把青秧趁手青,轻烟漠漠雨冥冥。
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
【注释】①趁手青:随即变青。
1. 小语准备根据诗歌内容拍摄微电影,请你帮忙完善下面的脚本。
|镜头脚本设计(部分)| | | | |
|景别|摄法|整体画面|配音|预期效果|
|远景|从高空拍摄|(1)
春雨绵绵、轻烟朦胧,稻田一望无际,白鹭在空中盘旋高飞
|雨声、白鹭叫声、风吹秧苗的声音|突出烟雨朦胧、安静空灵的感觉|
|近景|在稻田中拍摄|细雨附着在秧苗上,农民正在弯腰插秧| |(2)
突出农民辛勤干活,稻田一片生机盎然的场景
|
2. 全诗虽以写景为主,但蕴含的情感丰富,请你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______
全诗描绘江南春天的田园风光,表达喜爱之情;"趁手青""染尽"表达对春天强大生命力的赞美;"白鹭飞来无处停"用白鹭没有落脚地衬托禾苗长得茂密,歌颂农民的辛勤劳动。

答案:1.
(1)春雨绵绵、轻烟朦胧,稻田一望无际,白鹭在空中盘旋高飞(意对即可)
(2)突出农民辛勤干活,稻田一片生机盎然的场景(意对即可) 2.全诗描绘江南春天的田园风光,表达喜爱之情;"趁手青""染尽"表达对春天强大生命力的赞美;"白鹭飞来无处停"用白鹭没有落脚地衬托禾苗长得茂密,歌颂农民的辛勤劳动。(两点即可)
【第一组】辨言语之美
1. 崖下多沃壤
/
尽以莳竹
/
小溪宛宛如绳
/
盘出竹外
2.
(1)绝:
非常

(2)邈:

(3)或:
有的,有时

3.
(1)
潭水从桥下流出,被小石头阻挡,发出淙淙的声响。

(2)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第二组】赏笔法之美
4. (
B
)
【第三组】探意境之美
5.
诗歌营造了清幽静谧又略带神秘的意境。材料三中“一径绝窄,出万竹中,幽邃无穷”,描绘出一条狭窄的小路从万竹中蜿蜒而出,且幽邃无尽头,这与诗句中那种不刻意问径,在自然中探寻的意味相契合。狭窄且幽邃的小路,让人在行走时仿佛置身于幽静的世界,不知前路通向何方,充满了未知与神秘,为整体清幽静谧且神秘的意境奠定基础。“稍南多杉,霜皮半作深紫之色,杂立竹中,紫翠荡漾”,竹林中杂立着深紫色表皮的杉树,紫翠相互荡漾。整个画面静谧而富有诗意,就如同诗句中隐藏在雪香深处的西溪,在清幽之中带着独特的魅力,强化了清幽静谧的氛围。

答案:1.崖下多沃壤/尽以莳竹/小溪宛宛如绳/盘出竹外 2.
(1)非常
(2)远
(3)有的,有时 3.
(1)潭水从桥下流出,被小石头阻挡,发出淙淙的声响。
(2)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4.B 【点拨】B项,《西溪》全诗"好山多在圣湖西,绕屋梅花映水低。过客探幽休问径,雪香深处是西溪"主要从视觉角度写了看到的好山、梅花、西溪等景物,没有明显运用听觉描写。《答谢中书书》"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晖。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是视觉描写,"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既有视觉描写(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又有听觉描写(猿鸟乱鸣),运用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手法。所以"《西溪》和《答谢中书书》都运用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手法"表述错误。故选 B项。
5.示例:诗歌营造了清幽静谧又略带神秘的意境。材料三中"一径绝窄,出万竹中,幽邃无穷",描绘出一条狭窄的小路从万竹中蜿蜒而出,且幽邃无尽头,这与诗句中那种不刻意问径,在自然中探寻的意味相契合。狭窄且幽邃的小路,让人在行走时仿佛置身于幽静的世界,不知前路通向何方,充满了未知与神秘,为整体清幽静谧且神秘的意境奠定基础。"稍南多杉,霜皮半作深紫之色,杂立竹中,紫翠荡漾",竹林中杂立着深紫色表皮的杉树,紫翠相互荡漾。整个画面静谧而富有诗意,就如同诗句中隐藏在雪香深处的西溪,在清幽之中带着独特的魅力,强化了清幽静谧的氛围。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