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先写出左边两个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再在右边两个温度计上表示已给出的温度。


-4
2
答案:-4 2 图略 【提示】0°C以上为正数,0°C以下为负数。
解析:
-4 2 (在第三个温度计-18℃处标液柱,在第四个温度计8℃处标液柱)
1. 下表是五(2)班图书角某个星期图书借出和归还情况的记录。
(1)星期三这一天借出图书( )本,归还图书( )本。
(2)星期( )没有人借书,星期( )没有人还书。
(3)星期( )借出的图书最多,星期( )归还的图书最多。
(1)星期三这一天借出图书( )本,归还图书( )本。
(2)星期( )没有人借书,星期( )没有人还书。
(3)星期( )借出的图书最多,星期( )归还的图书最多。
答案:

(1)26 30
(2)四 一
(3)五 三 【提示】借出为负数,归还为正数。

(1)26 30
(2)四 一
(3)五 三 【提示】借出为负数,归还为正数。
解析:
(1)26 30
(2)四 一
(3)五 三
2. 一辆公共汽车从起点站开出后,途中经过6个停靠站,最后到达终点站。下表记录了这辆公共汽车全程载客数量的变化情况。
(1)中途第1站,上车( )人,下车( )人。中途第( )站没有人上车,中途第( )站没有人下车。
(2)中途第( )站上车人数最多,中途第( )站下车人数最多。
(3)第( )站的下车人数和第( )站的下车人数一样多;第( )站的下车人数和第( )站的上车人数一样多。
(4)车到达终点站时有多少人下车?
(5)如果票价都是2元,那么这趟车一共能收入车费多少元?
(1)中途第1站,上车( )人,下车( )人。中途第( )站没有人上车,中途第( )站没有人下车。
(2)中途第( )站上车人数最多,中途第( )站下车人数最多。
(3)第( )站的下车人数和第( )站的下车人数一样多;第( )站的下车人数和第( )站的上车人数一样多。
(4)车到达终点站时有多少人下车?
(5)如果票价都是2元,那么这趟车一共能收入车费多少元?
答案:

(1)2 8 6 3 【提示】看表中数据,正数为上车,负数为下车。
(2)4 2 【提示】找出表中最大的正数和最小的负数。
(3)1 6 5 3 【提示】通过表格提供的数据,找出一样的负数,和同一站负数和正数一样多。
(4)30 + 2 + 7 + 5 + 9 + 3 - 8 - 10 - 4 - 5 - 8 = 21(人) 【提示】求车到终点站时,有多少人下车,实际是求经过中途第6站后,车上还剩的人数。
(5)30 + 2 + 7 + 5 + 9 + 3 = 56(人) 56×2 = 112(元) 【提示】要先求出这趟车乘车的总人数,再乘票价,就能算出这趟车的车费总收入。

(1)2 8 6 3 【提示】看表中数据,正数为上车,负数为下车。
(2)4 2 【提示】找出表中最大的正数和最小的负数。
(3)1 6 5 3 【提示】通过表格提供的数据,找出一样的负数,和同一站负数和正数一样多。
(4)30 + 2 + 7 + 5 + 9 + 3 - 8 - 10 - 4 - 5 - 8 = 21(人) 【提示】求车到终点站时,有多少人下车,实际是求经过中途第6站后,车上还剩的人数。
(5)30 + 2 + 7 + 5 + 9 + 3 = 56(人) 56×2 = 112(元) 【提示】要先求出这趟车乘车的总人数,再乘票价,就能算出这趟车的车费总收入。
解析:
(1)2 8 6 3
(2)4 2
(3)1 6 5 3
(4)30+2+7+5+9+3-8-10-4-5-8=21(人)
(5)30+2+7+5+9+3=56(人)
56×2=112(元)
(1)如下图 北 ⑤ ④ ③ ⑥ ① ② 南 -9 -8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2)淘气在网上搜集到,行道树之间的最佳距离是3米。最少移动(
④
)号树,向(北
)方向,移动(1
)米。答案:(1)如下图 北 ⑤ ④ ③ ⑥ ① ② 南 -9 -8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2)④ 北 1 【提示】根据题意在数线上写上相应的序号,公园桥为“0”,其他依次排列。只要把4号向北移动1米,所有的树排列距离都是一样的。
解析:
(1)
北 ⑤ ④ ③ ⑥ ① ② 南
-9 -8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2)④ 北 1
北 ⑤ ④ ③ ⑥ ① ② 南
-9 -8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2)④ 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