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下列词语的对应关系不同的一项是(
A.薄——厚
B.更加——越发
C.明亮——黑暗
D.胜利——失败
B
)A.薄——厚
B.更加——越发
C.明亮——黑暗
D.胜利——失败
答案:B
3. 下列与“沉思”的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
A.思考
B.思念
C.沉睡
D.思想
A
)A.思考
B.思念
C.沉睡
D.思想
答案:A
4. 毛主席在八角楼上工作的故事发生在(
A.湖南韶山
B.江西井冈山
C.陕西延安
D.北京中南海
B
)A.湖南韶山
B.江西井冈山
C.陕西延安
D.北京中南海
答案:B
四、【理思路】新思维 逻辑梳理 结合课文,完成思维导图。(填序号)
①毛主席 ②八角楼上 ③寒冬腊月的深夜 ④写文章

①毛主席 ②八角楼上 ③寒冬腊月的深夜 ④写文章

③
②
①
④
答案:③ ② ① ④
五、【解疑问】(2025·宁波鄞州区期末改编)读句子,完成练习。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1. 语文要素 说一说。

我知道“夜幕降临”的意思是
我知道毛主席每天晚上都会在灯下
2. 写一写:每当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1. 语文要素 说一说。

我知道“夜幕降临”的意思是
夜晚来到
。我知道毛主席每天晚上都会在灯下
写文章
。2. 写一写:每当
春回大地
的时候,桃花
就开了
。答案:1. 夜晚来到 写文章 2. 示例:春回大地 桃花 开了
六、【进课堂】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
1. (2025·上海浦东新区月考改编)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在选文中的括号里。(填序号)
①披 ②穿 ③拨 ④握
2. 结合课文中的插图可知,“凝视”的意思是(
A. 迅速地向左右两边看。
B. 聚精会神地看。
C. 随意地瞥一眼。
D. 闭上眼睛不看。
3. 选文中的“星星之火”指的是(多选)(
A. 夜晚天空中的星星。
B. 清油灯的微小的灯光。
C. 中国革命的希望。
D. 红军战士手中的火把。
4. 语文要素 选文中,“
5. 毛主席的著作为什么被称为“光辉著作”?(
A. 因为著作的字迹闪闪发光。
B. 因为著作的数量众多,堆积如山。
C. 因为这是毛主席在八角楼上的清油灯下所写的著作。
D. 因为毛主席的著作像明灯一样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
②
)着单军衣,(①
)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他右手(④
)着笔,左手轻轻地(③
)了(③
)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到。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1. (2025·上海浦东新区月考改编)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在选文中的括号里。(填序号)
①披 ②穿 ③拨 ④握
2. 结合课文中的插图可知,“凝视”的意思是(
B
)A. 迅速地向左右两边看。
B. 聚精会神地看。
C. 随意地瞥一眼。
D. 闭上眼睛不看。
3. 选文中的“星星之火”指的是(多选)(
BC
)A. 夜晚天空中的星星。
B. 清油灯的微小的灯光。
C. 中国革命的希望。
D. 红军战士手中的火把。
4. 语文要素 选文中,“
寒冬腊月
”这个词语说明天气十分寒冷,毛主席的穿着“单军衣
、薄毯子
”说明当时的条件十分艰苦,“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到”说明毛主席②
(①身体很好,不怕冷 ②写文章十分专心)(填序号)。5. 毛主席的著作为什么被称为“光辉著作”?(
D
)A. 因为著作的字迹闪闪发光。
B. 因为著作的数量众多,堆积如山。
C. 因为这是毛主席在八角楼上的清油灯下所写的著作。
D. 因为毛主席的著作像明灯一样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答案:1. ② ① ④ ③ ③ 2. B 3. BC 4. 寒冬腊月 单军衣 薄毯子 ② 5.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