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解释
A.从流飘荡,任意
B.急湍甚箭,猛浪若
C.负势竞上,互相
D.夹岸高山,皆生
有
误
的一项是 (B
)A.从流飘荡,任意
东
西
(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东或向西)B.急湍甚箭,猛浪若
奔
(形容词用作动词,奔跑)C.负势竞上,互相
轩
邈
(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远处伸展)D.夹岸高山,皆生
寒
树(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人感到有寒意)答案:B 【解析】“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独
B.千丈
C.自富阳至桐庐一
D.负势竞
B
)A.天下独
绝
/猿则百叫无绝
B.千丈
见
底/有时见
日C.自富阳至桐庐一
百
许里/猿则百
叫无绝D.负势竞
上
/横柯上
蔽答案:B 【解析】 A 项,绝妙/停止。B 项,看见。C 项,一百/概数,表示很多。D 项,向上/在上面。
3. 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有
误
的一项是 (C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答案:C 【解析】 正确的划分为: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 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1) 本文作者吴均是
(2) 文中写作者登舟纵目时的总体感受的句子是:“
(1) 本文作者吴均是
南朝梁
(朝代)文学家。由文题可知,这篇文章是他写给友人的信
的一部分,也是一篇精美的写景短文。(2) 文中写作者登舟纵目时的总体感受的句子是:“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写江流急促、气势磅礴的句子是:“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答案:(1)南朝梁 信 (2)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5. (1) 鸢飞戾天者(
(2) 故山殊可过(
(3) 北涉玄灞(
(4) 然是中有深趣矣(
6. 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7. (1)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2) 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8. 小苏:两篇书信均有景色描写。乙文中“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从(1)
小州:是啊,乙文中蓝田山的春景也格外迷人,“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这个句子(3)
小苏:两篇写给友人的书信不仅写景,还抒写了作者的心境,都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4)
小州:是的,细读乙文,我发现王维这封书信还有一个心愿:(5)
至,到达
)(2) 故山殊可过(
探访
)(3) 北涉玄灞(
向北
)(4) 然是中有深趣矣(
这
)6. 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7. (1)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2) 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我怎么能拿这无关紧要的事务来邀请你呢?
8. 小苏:两篇书信均有景色描写。乙文中“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从(1)
视
觉角度,描绘了(2)清月、辋水、远火
等景物,展现出冬夜山中宁静悠远的画面。小州:是啊,乙文中蓝田山的春景也格外迷人,“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这个句子(3)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春天辋川山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向往
。(自选角度赏析)小苏:两篇写给友人的书信不仅写景,还抒写了作者的心境,都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4)
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且都劝友人放下争名夺利之心。小州:是的,细读乙文,我发现王维这封书信还有一个心愿:(5)
希望裴迪能来山中同游,共赏美景
。答案:5. (1)至,到达 (2)探访 (3)向北 (4)这
6. 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7. (1)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2)我怎么能拿这无关紧要的事务来邀请你呢?
8. (1)视 (2)清月、辋水、远火 (3)示例: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春天辋川山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向往(4)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5)希望裴迪能来山中同游,共赏美景
6. 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7. (1)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2)我怎么能拿这无关紧要的事务来邀请你呢?
8. (1)视 (2)清月、辋水、远火 (3)示例: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春天辋川山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向往(4)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5)希望裴迪能来山中同游,共赏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