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通城学典课时作业本答案 2025年通城学典课时作业本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江苏专版 第103页解析答案
4. 班级组织“阅读红色经典,缅怀革命先烈”读书活动。以下三位英雄,你想把哪位介绍给同学们? 写出他(她)的名字,并简述你介绍这位烈士的原因。
[人物一]他指着《挺进报》严厉地说道:“这东西以后不准带回家来,给人发现了可不是好玩的事! 这不是勇敢而是冒险!”
[人物二]她觉得眼前金星飞溅,布告也在浮动。她用手擦去额上混着雨水的冷汗,再仔细看看,映进眼帘的,仍然是那行使她周身冰冷的字迹: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
[人物三]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 前面带路。”
示例一:人物一:成岗。成岗是坚贞不屈的革命战士。他 16 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编辑、印刷和发行工作,在工作间被捕,关押于渣滓洞、白公馆看守所,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坚持自己的气节,在狱中坚持出版《挺进报》。后被枪杀。他的精神令人敬佩。

答案:示例一:人物一:成岗。成岗是坚贞不屈的革命战士。他 16 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编辑、印刷和发行工作,在工作间被捕,关押于渣滓洞、白公馆看守所,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坚持自己的气节,在狱中坚持出版《挺进报》。后被枪杀。他的精神令人敬佩。 示例二:人物二:江雪琴。江雪琴是《红岩》中比较丰满的艺术典型。作为一个地下工作者,她有着丰富的经验和高度的警惕。在重庆的朝阳码头,她看到甫志高穿着西装给她掮行李,当即识破了甫志高好表现的心理,表现了她高度的党性。在赴华蓥山的途中,她看到了挂在城头上的丈夫的头颅,悲痛欲绝,但她以坚强的革命意志和非凡的毅力克制自己的感情,并化悲痛为力量,勇敢地担负起丈夫未完的事业。作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她视死如归,宁折不弯。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她忍受百般折磨,对党的秘密守口如瓶。行将就义,她神态平静,举止从容,始终带着胜利的笑容。她的从容、勇敢展现了革命者的信仰之坚定。 示例三:人物三:许云峰。许云峰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之一。他是地下党的领导者,在他身上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才干、品质和气魄。他在作品中一出现就是一个坚定、勇敢、老练、机智的地下党领导者。他一到沙坪书店,就发现书店有两个来历不明的人,立刻意识到“危险就在眼前”,于是当机立断,撤销联络站,转移人员,掩护革命同志,一切处理得有条不紊。许云峰坚强勇敢,毫不畏惧,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他被叛徒甫志高突然袭击时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沉着掩护革命同志,自己被捕入狱。表现了革命者的高风亮节。
5. (2024·扬州江都区期中)阅读下列片段,回答问题。
[甲]我记起 A 向我说过一句话,因为 A 所预测的许多事,现在已变成真实的历史,所以我把这句话再重述一遍。他说:“红军,由于他自己的斗争,从军阀手里,争得自由,而成了一种不可征服的力量。反日义勇军从日本侵略者的手里夺得行动自由,也同样地武装了自己。中国人民如果加以训练,武装,组织,他们也会变成不可征服的伟大力量的。”
[乙]B 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们都不佩军衔领章。他有一件个人衣服,孩子气地感到很得意,那是在长征途上击下敌机后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我们在一起吃过好几顿饭。他吃得很少很简单,伙食同部下一样,一般是白菜、面条、豆、羊肉,有时有馒头。
[丙]“农民喜欢红军吗?”
“喜欢红军? 他们当然喜欢。红军分地给他们,赶走了地主、收税的和剥削者。”(这些“红小鬼”都有他们的马克思主义词汇!)
“但是说实在的,你怎么知道他们喜欢红军呢?”
“他们亲手替我们做了一千双、一万双鞋子。妇女给我们做军服,男子侦察敌人。每户人家都送子弟参加我们红军。老百姓就是这样待我们的!”
不用问他是不是喜欢他的同志,十三岁的孩子是不会跟着他所痛恨的军队走上六千英里的。
(1)完成填空。
① 甲、乙片段中所写的 A、B 这两位红军主要领导人分别是
毛泽东
彭德怀

② 丙片段中画横线的“走上六千英里”是指这个“红小鬼”参加了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2)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预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请结合甲、乙、丙片段,探究这个预言的依据。
示例: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军队、中国人民有着不可征服的伟大力量;红军主要领导高瞻远瞩,有远见,有智慧;红军领导与普通士兵同甘共苦,深受爱戴;红军帮穷人,救中国,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

答案:(1) ① 毛泽东 彭德怀 ②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2) 示例: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军队、中国人民有着不可征服的伟大力量;红军主要领导高瞻远瞩,有远见,有智慧;红军领导与普通士兵同甘共苦,深受爱戴;红军帮穷人,救中国,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