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通城学典课时作业本答案 2025年通城学典课时作业本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江苏专版 第106页解析答案
1. (1)
(2)
常常
(3)
有时
(4)
同“赈”,救济

2. 京 师 谷 贵
/
太 子 因 命 菲 衣 减 膳
/
改 常 馔 为 小 食
3. (1)
(他)性情宽厚温和,能容纳众人,招揽接纳有才学的人,赏识喜爱他们不知疲倦。
(2)
文学的繁荣,是晋、宋以来从未有过的。

4.
① 非常聪明,幼时就能诵读五经。② 热爱文学且积极推动文学发展,经常与学士研讨书籍、著书立说。③ 钟情自然,喜爱自然山水的清音,不喜欢在山水之间演奏女乐,体现高雅情趣和对自然的热爱。④ 胸怀宽广、关心人民疾苦,招揽接纳众多有才学的人,在灾荒时救济贫困百姓。

答案:1. (1) ④ (2) 常常 (3) 有时 (4) 同“赈”,救济 2. 京师谷贵/太子因命菲衣减膳/改常馔为小食 3. (1) (他)性情宽厚温和,能容纳众人,招揽接纳有才学的人,赏识喜爱他们不知疲倦。 (2) 文学的繁荣,是晋、宋以来从未有过的。 4. ① 非常聪明,幼时就能诵读五经。 ② 热爱文学且积极推动文学发展,经常与学士研讨书籍、著书立说。在文学领域有着重要影响和积极作为。 ③ 钟情自然,他喜爱自然山水的清音,不喜欢在山水之间演奏女乐,体现了他高雅的情趣和对自然的热爱。 ④ 胸怀宽广、关心人民疾苦,招揽接纳众多有才学的人,在灾荒时救济贫困百姓。
1. 余
/
得罪迁高安
2. (1) 虽乘
这里指飞奔的马
御风 ( )
(2) 空谷传
回声
( )
(3)
即使
三峡之险不过也 ( )
(4) 每大风雨
到,来临
( )
3.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渡桥而东,依山循水,水平如白练。
过桥向东,沿着山顺着水(前行),水面平静得如同白色的绸带。

4.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甲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① 作者描绘了三峡山水的迷人风光,表达了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与赞美之情;② 文章结尾处的渔歌,表明“山水虽佳,犹有贫劳”,表达了作者对渔民悲惨生活的同情。

5. 甲、乙两文都描写了夏天的流水,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都写出了夏天河水湍急(或:迅疾)的特点。甲文运用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以及夸张等修辞手法,乙文运用了正面描写以及比喻等修辞手法。

答案:1. 余/得罪迁高安 2. (1) 这里指飞奔的马 (2) 回声 (3) 即使 (4) 到,来临 3. (1) 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 过桥向东,沿着山顺着水(前行),水面平静得如同白色的绸带。 4. ① 作者描绘了三峡山水的迷人风光,表达了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与赞美之情;② 文章结尾处的渔歌,表明“山水虽佳,犹有贫劳”,表达了作者对渔民悲惨生活的同情。 5. 都写出了夏天河水湍急(或:迅疾)的特点。 甲文运用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以及夸张等修辞手法,乙文运用了正面描写以及比喻等修辞手法。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