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通城学典课时作业本答案 2025年通城学典课时作业本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江苏专版 第99页解析答案
5. (2025·扬州高邮期末)根据提示,用课文原句填空。
家国情怀,根植于灵魂深处。治理国家,孟子认为“得道者多助,(1)
失道者寡助
”;人生暮年,曹操坚守“(2)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面对大江,崔颢吟出“日暮乡关何处是? (3)
烟波江上使人愁
”;行至大漠,王维吟诵“大漠孤烟直,(4)
长河落日圆
”;远离荆门,李白借故乡之水,表达对故乡的思念:“(5)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江畔凭吊,感慨万千,杜牧在《赤壁》中写下“(6)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家国危难之际,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下定了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7)
报君黄金台上意
,
提携玉龙为君死
。”
答案:5. (1) 失道者寡助 (2) 老骥伏枥 (3) 烟波江上使人愁 (4) 长河落日圆 (5) 仍怜故乡水 (6)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7)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6. (2025·盐城盐都区期末)一路欣赏美景,不由兴起吟诵之情,让我们一起重温那些历久弥新的经典诗文吧。
中华文化如宝库,诗词名句似星辰,照亮我们探寻古人精神与历史印记之路。孟子指出“(1)
入则无法家拂士
,(2)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体现古人对个人与家国发展的深刻认知;“临渊羡鱼,(3)
不如退而结网
”蕴含为人处世的道理;“纸上得来终觉浅,(4)
绝知此事要躬行
”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陶渊明在田园中“采菊东篱下,(5)
悠然见南山
”,尽显自然之趣;“(6)
感时花溅泪
,(7)
恨别鸟惊心
”,杜甫在《春望》中,以花鸟为喻,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以“角声满天秋色里,(8)
塞上燕脂凝夜紫
”展现边塞战斗场景,气氛紧张且悲壮;杜牧于赤壁古战场见残戟感慨,“(9)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历史的偶然与必然在此刻交织,让人对过往的兴衰荣辱更生诸多叹惋;李清照在《渔家傲》中写“(10)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其心境与追求。这些名句跨越时空,承载历史与情感,是宝贵财富,助我们汲取力量,传承文化。
答案:6. (1) 入则无法家拂士 (2)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 不如退而结网 (4) 绝知此事要躬行 (5) 悠然见南山 (6) 感时花溅泪 (7) 恨别鸟惊心 (8) 塞上燕脂凝夜紫 (9) 东风不与周郎便 (10) 九万里风鹏正举
7. (2025·连云港期末)诗文名句也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根据要求填写。
|出处|写作方法/内容主旨归纳|对应的古诗文名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以动物的变化写出早春的特有景致。|(1)
几处早莺争暖树
,(2)
谁家新燕啄春泥
。|
|杜甫《春望》|移情于物,表达感时伤世之情。|(3)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晏殊《浣溪沙》|慨叹时光流逝,蕴含生活哲理。|无可奈何花落去,(4)
似曾相识燕归来
。|
|李贺《雁门太守行》|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5)
黑云压城城欲摧
,(6)
甲光向日金鳞开
。|
|孟子《富贵不能淫》|提出了真正的大丈夫之道。|富贵不能淫,(7)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8)
入则无法家拂士
,(9)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答案:7. (1) 几处早莺争暖树 (2) 谁家新燕啄春泥 (3) 感时花溅泪 (4) 似曾相识燕归来 (5) 黑云压城城欲摧 (6) 甲光向日金鳞开 (7) 贫贱不能移 (8) 入则无法家拂士 (9)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