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通城学典课时作业本答案 2025年通城学典课时作业本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江苏专版 第26页解析答案
|小宁同学|斯诺先生|
|问题一:在“序言”中,您说“从字面上讲起来,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您为什么强调“这是真的”?|这是一部
纪实
作品,是我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一手资料写成的。(2 分)|
|问题二:您采访了红军领袖毛泽东,请您谈谈对他的印象。|
毛泽东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毛泽东是个天才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毛泽东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毛泽东是个苏区人民无比拥护、南京政府却恨之入骨的人;毛泽东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写出三点即可)
(3 分)|
|问题三:您为什么对“红小鬼”这么感兴趣呢?|
他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看到他们仿佛就看到了中国的未来和希望。
(2 分)|
答案:4. (1) 纪实 (2) 毛泽东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毛泽东是个天才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毛泽东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毛泽东是个苏区人民无比拥护、南京政府却恨之入骨的人;毛泽东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写出三点即可) (3) 他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看到他们仿佛就看到了中国的未来和希望。
5. (1)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
里(
表示约数
)
(2) 负势竞
(
向上
)
(3)
日乃返(
)
(4) 今乃见
水而乐之(
)
6. 下列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 分) (
D
)
7. 用“/”给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 分)
不 三 四 里
/
而 茶 村 酒 舍
/
断 续 葭 苇 中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2) 波云水鸥,万景毕纳。
波浪、云雾、江水、飞鸥,万种景象尽收眼底。

9. 根据情境,补充对话。(8 分)
小语:这三篇诗文都着重写景,各具特色,各有妙处。
小文:是啊,甲诗的颈联写得特别精妙,这一联运用(1)
视听结合
的写景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2)
黄鹂鸟的声音动听,身影轻捷
,表达了作者(3)
对黄鹂鸟(或: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小语:同为写景文章,乙文是齐梁山水骈文,丙文是清代桐城派散文,比较它们之间的不同,会发现在句式上乙文更(4)
整齐
,丙文更(5)
灵活

小文:而在内容上,虽然都在写景,但是丙文在写景过程中还有(6)
叙事
的内容。
小语:这三篇诗文抒发的情感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三篇诗文都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甲诗的首联和乙文中画双横线的句子都体现作者(7)
远离世俗(或:回归自然)
的思想,甲诗的尾联和丙文中画双横线的句子都表达了游览者(8)
悠闲(或:闲适)
的心态。
答案:5. (1) 表示约数 (2) 向上 (3) 尽 (4) 这 6. D 解析:A. 表承接/表转折;B. 从/如果;C. 音节助词,无实义/结构助词,的;D. 都是“像”的意思。 7. 不三四里/而茶村酒舍/断续葭苇中 8. (1)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2) 波浪、云雾、江水、飞鸥,万种景象尽收眼底。 9. (1) 视听结合 (2) 黄鹂鸟的声音动听,身影轻捷 (3) 对黄鹂鸟(或: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4) 整齐 (5) 灵活 (6) 叙事 (7) 远离世俗(或:回归自然) (8) 悠闲(或:闲适)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