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2024·宁夏)1895年2月以来,严复在天津《直报》上连续发文,呼吁变法刻不容缓;4月,广东、湖北数百名举人上书,要求变法,各省举人相继跟进;6月,巡抚陶模提出了十三点变法建议;就连被称作“老顽固”的大学士徐桐也上奏对闲员“痛加删汰”。这表明当时(
A.变法诉求日趋强烈
B.革命形势逐渐成熟
C.阶级矛盾渐趋激化
D.革命思想逐步形成
A
)A.变法诉求日趋强烈
B.革命形势逐渐成熟
C.阶级矛盾渐趋激化
D.革命思想逐步形成
答案:A
5. (2024·山东济宁)如图描绘了慈禧太后仓皇逃出北京城的场景。当时慈禧出逃是由于(

A.英法联军攻占了北京
B.甲午战争中清朝战败
C.义和团发动反清起义
D.八国联军进逼北京城
D
)
A.英法联军攻占了北京
B.甲午战争中清朝战败
C.义和团发动反清起义
D.八国联军进逼北京城
答案:D
6. (2023·扬州)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里说道:“中国被迫撤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出海口之间的军事据点,取而代之的是各国‘酌定数处留兵驻守’。”这种局面始于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D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D
7. (2024·镇江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比之西欧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实现的产业革命,洋务运动像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的情况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
材料二 梁启超强烈地反对自强运动中的技术决定论。由于学习了日本明治维新的经验,他坚定地认为,为了使中国复兴,政治的变革比西方技术的输入更为重要。如果政治改革成功,军事和技术的革新将自然而然地实现,而没有政治变革伴同的单纯的技术革新,其结果只能是浪费精力。
材料三 自从19世纪中叶中国被迫卷入世界现代化潮流,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是由于近代中国政治结构的衰败腐朽和观念意识的落后守旧,加之帝国主义者的阻挠破坏、百年动荡战乱环境的干扰以及社会生产力落后等因素的制约,早期现代化进程举步维艰、发展缓慢。
——摘编自李清源《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管窥》
(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相比西欧的产业革命缺少了哪一环节。其“难以挣脱传统”的原因是什么?并指出其对中国早期现代化产生的影响。
(2)梁启超领导进行的政治现代化尝试是哪一历史事件?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梁启超对政治变革和技术革新的观念。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特点。
材料一 比之西欧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实现的产业革命,洋务运动像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的情况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
材料二 梁启超强烈地反对自强运动中的技术决定论。由于学习了日本明治维新的经验,他坚定地认为,为了使中国复兴,政治的变革比西方技术的输入更为重要。如果政治改革成功,军事和技术的革新将自然而然地实现,而没有政治变革伴同的单纯的技术革新,其结果只能是浪费精力。
材料三 自从19世纪中叶中国被迫卷入世界现代化潮流,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是由于近代中国政治结构的衰败腐朽和观念意识的落后守旧,加之帝国主义者的阻挠破坏、百年动荡战乱环境的干扰以及社会生产力落后等因素的制约,早期现代化进程举步维艰、发展缓慢。
——摘编自李清源《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管窥》
(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相比西欧的产业革命缺少了哪一环节。其“难以挣脱传统”的原因是什么?并指出其对中国早期现代化产生的影响。
(2)梁启超领导进行的政治现代化尝试是哪一历史事件?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梁启超对政治变革和技术革新的观念。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特点。
答案:
(1) 环节:资产阶级革命。原因:以新卫旧(或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影响: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
(2) 事件: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观念:政治变革比技术革新重要,政治变革为技术革新提供保障(或单纯技术革新不会成功)。
(3) 被迫起步;多领域(或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领域);曲折性(或举步维艰、发展缓慢)。
(1) 环节:资产阶级革命。原因:以新卫旧(或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影响: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
(2) 事件: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观念:政治变革比技术革新重要,政治变革为技术革新提供保障(或单纯技术革新不会成功)。
(3) 被迫起步;多领域(或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领域);曲折性(或举步维艰、发展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