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通城学典课时作业本答案 2025年通城学典课时作业本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江苏专版 第40页解析答案
2. (2024·山东潍坊)1919年,“学生罢课”“游行示威”“提倡国货”“抗日救国”等成为社会热词。这说明当时 (
D
)
A.工农运动高涨
B.封建军阀割据
C.民族企业发展
D.爱国运动兴起
答案:D
3. (2024·重庆)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1912—1921年的时间轴。该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显著变化是 (
D
)

A.从专制走向民主
B.革命任务和革命性质的转变
C.从分裂走向统一
D.革命领导阶级和目标的改变
答案:D
4. (2024·黑龙江牡丹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B
)
A.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了
C.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D.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答案:B
5. (2024·镇江一模改编)近代仁人志士把救亡与启蒙紧密结合,把爱国主义推进到一个新阶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甲午战役起到民国六七年间止,政治界虽变迁很大,思想界只能算同一个色彩。简单说,这二十年间,都是觉得我们政治法律等远不如人,恨不得把人家的组织形式一件件搬进来,以为但能够这样,万事都有办法了。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于是)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摘编自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材料二 《新青年》《新潮》所表现的思潮变动,趁着学生运动中社会心理的倾向,掀起翻天的巨浪,摇荡全中国。这一运动所牵动的社会面如此之广,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人们不仅对祖国的命运充满忧患意识,并且勇敢地探索未来,一年内出版的刊物达四百种。第二年在全国就有了数目可观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青年,并且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指出“这二十年间”,国人在学习“政治法律”方面的实践活动。“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使思想界得到了怎样的认识?为此又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2)写出材料二中“这一运动”的名称,并据材料二概括这一运动的特点和影响。
(3)上述材料中涉及的爱国运动,体现了怎样的时代主题?
答案:
(1)实践活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认识:“要求全人格的觉醒”,因为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探索:发起新文化运动。通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名称:五四运动。特点:牵动的社会面广阔;彻底的斗争性;鲜明的爱国性;思想的深刻性。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准备。
(3)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中国早期现代化探索等。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