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通城学典课时作业本答案 2025年通城学典课时作业本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江苏专版 第5页解析答案
5. 如表是由英国人创办的《北华捷报》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报道,其意图是(
C
)
|爆发前夕|对“亚罗号事件”进行重点聚焦和舆论塑造。|
|英军攻占广州之后|报道清军的战败、清朝官员的被捕,塑造了大量有关中国的负面形象。|
|战争进入尾声时期|发表大量有关中国国民性的报道文章和评论,公开呼吁对华采取更强硬的措施。|
A. 跟踪报道还原事件真相
B. 揭露清政府腐败无能
C. 渲染对华战争的合理性
D. 大搞噱头以吸引读者
答案:C 解析: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英国人创办的报纸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报道有恶意引导舆论的意味,鼓吹英法联军发动战争是合理的,C 项符合题意;从材料报道的内容明显可以看出其不符合事实真相,排除 A 项;材料中的报道过分夸大、刻意抹黑,并不是要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或吸引读者,而是为了给英法联军的侵略提供合理的理由,排除 B、D 项。
6. 英法联军之役完结后不久,沙俄又以调停战争有功为借口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承认《瑷珲条约》的有效性,并将原定两国“共管”的中国领土划归沙俄。这段材料意在强调(
C
)
A. 中俄《北京条约》的签署遵循双方自愿原则
B. 沙俄调停战争有功,其获取土地是应该的
C. 沙俄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攫取了大量利益
D. 中俄《北京条约》划定了中俄的国界
答案:C
7. 1861年,进入天津口岸的各类洋布折银3250582两,占当年天津口岸进口总值的64%,鸦片折银948480两,占进口总值的18.9%。材料反映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对当时中国的主要影响是(
B
)
A. 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B. 西方列强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
C. 中国人开始积极探索救国新路
D. 西方列强加紧对清政府的控制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明确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时间、主要事件以及影响等。根据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的相关内容,可以回顾和总结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关键信息,包括战争的发动国家、战争的主要目的、签订的条约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
【答案】: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56年至1860年,主要由英法联军发动,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和扩大侵略权益。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占了北京,并火烧了圆明园,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巨大耻辱。战后,中国被迫签订了更多的不平等条约,如《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这些条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加速了中国的社会转型和民族觉醒。
8. 前人将历史载于书信,后人用书信打开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书信一]和这么大一个国家开放贸易10年之久……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英国驻广州代办的书信报告
[书信二]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共享之荣耀。——法国上尉巴特勒给雨果的书信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雨果给法国上尉巴特勒的回信
[书信三]中国同意打开门户,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添加几个新港口那么简单……而是绝对和彻底地打开了她辽阔版图的每一个角落。她同意我们的汽船可以在她中部的大河沿河而上。她还同意,如果我们愿意,可以在北京开设使馆。——美国驻华公使给友人的书信
(1)依据书信一,说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的理由。
(2)书信二中的“这次远征行动”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举出相关史实证明其强盗行为。
(3)联系书信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列强在“这次远征行动”中签订了哪些条约。这些条约对中国造成了哪些危害?
答案:(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于是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2)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史实:英法联军抢劫并烧毁圆明园。(3)条约:《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北京条约》。危害: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