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下表列举了两例中国共产党在日本侵华后所作的应对,由此可知当时中国社会(
|1935年8月|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抗日救国。|
|1935年底|瓦窑堡会议后,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B.华北五省已脱离中国版图
C.东北已从中国分裂出去
D.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取得胜利
A
)|1935年8月|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抗日救国。|
|1935年底|瓦窑堡会议后,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B.华北五省已脱离中国版图
C.东北已从中国分裂出去
D.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取得胜利
答案:A
6.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各派针对时局发表自己的看法,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当时,中共的态度是(
A.扰乱形势,积极救蒋
B.讨伐张杨,震慑全国
C.扩大事态,挑起内战
D.和平解决,联蒋抗日
D
)A.扰乱形势,积极救蒋
B.讨伐张杨,震慑全国
C.扩大事态,挑起内战
D.和平解决,联蒋抗日
答案:D
7. 下表为不同报刊对西安事变的报道。据此可知(
|报刊|标题内容|
|《大公报》|张学良竟率部叛变 蒋委员长被留西安|
|《西北文化日报》|争取中华民族生存 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
|《东京日日新闻》|匪贼张学良……政府紧急会议决定|
A.张杨倡导联共抗日
B.日本的报道更为可信
C.西安事变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D.报道叙述受立场影响
D
)|报刊|标题内容|
|《大公报》|张学良竟率部叛变 蒋委员长被留西安|
|《西北文化日报》|争取中华民族生存 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
|《东京日日新闻》|匪贼张学良……政府紧急会议决定|
A.张杨倡导联共抗日
B.日本的报道更为可信
C.西安事变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D.报道叙述受立场影响
答案:D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该漫画发表在1946年《东北画报》上。漫画中这幕“童话”的始作俑者是哪个国家?请你由此推断出该事件发生的时间。
(2)请说明蒋介石对此事的态度。此事件的结果如何?
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后,不甘做亡国奴、富有民族感和爱国心的中国各阶层人民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从东北、华北到南方的福建,到处都燃起抗日烽火。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九一八事变后,全民族的中心议题是什么?
材料三 张学良找到蒋介石,再次劝蒋抗日,并要求蒋放过学生,但是蒋介石怒称:“对这批学生,除了拿机关枪打以外,是没有别的办法的。”张听后大怒,反问道:“机关枪不打日本人反而去打爱国学生?”张、蒋再次大吵,盛怒之下的张学良决定发动“兵谏”。
(4)根据材料三,张学良发动“兵谏”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 2001年10月14日,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先生因病抢救无效,在美国夏威夷逝世。在获知张学良先生逝世的消息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向张学良的亲属发去唁电,高度评价了张学良先生的历史功绩。
(5)你认为张、杨二人为何受到高度评价?
材料一

(1)该漫画发表在1946年《东北画报》上。漫画中这幕“童话”的始作俑者是哪个国家?请你由此推断出该事件发生的时间。
(2)请说明蒋介石对此事的态度。此事件的结果如何?
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后,不甘做亡国奴、富有民族感和爱国心的中国各阶层人民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从东北、华北到南方的福建,到处都燃起抗日烽火。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九一八事变后,全民族的中心议题是什么?
材料三 张学良找到蒋介石,再次劝蒋抗日,并要求蒋放过学生,但是蒋介石怒称:“对这批学生,除了拿机关枪打以外,是没有别的办法的。”张听后大怒,反问道:“机关枪不打日本人反而去打爱国学生?”张、蒋再次大吵,盛怒之下的张学良决定发动“兵谏”。
(4)根据材料三,张学良发动“兵谏”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 2001年10月14日,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先生因病抢救无效,在美国夏威夷逝世。在获知张学良先生逝世的消息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向张学良的亲属发去唁电,高度评价了张学良先生的历史功绩。
(5)你认为张、杨二人为何受到高度评价?
答案:
(1) 国家:日本。时间:1931 年 9 月 18 日。
(2) 态度: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后,蒋介石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结果:仅四个多月,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3) 抗日救亡。
(4) 逼蒋抗日。
(5) 为逼蒋抗日,张学良、杨虎城于 1936 年 12 月 12 日发动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在抗日的前提下,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大势。
(1) 国家:日本。时间:1931 年 9 月 18 日。
(2) 态度: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后,蒋介石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结果:仅四个多月,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3) 抗日救亡。
(4) 逼蒋抗日。
(5) 为逼蒋抗日,张学良、杨虎城于 1936 年 12 月 12 日发动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在抗日的前提下,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大势。